经文和经名解释

来源:溯源网站  妙祥法师2015-05-09 07:55

吉祥经讲记

◎妙祥法师 讲述

时间: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三

地点:辽宁省鞍山市佛协慈善院

听众:鞍山等地居士

 

鞍山佛协王会长:大家请坐。

今天可谓因缘殊胜,法喜充满。我们感恩伟大的佛陀,感恩尊敬的妙祥老和尚——感恩尊敬的妙祥老和尚来我们市佛教协会慈善院讲法。我们大家都熟悉尊敬的妙祥老和尚。由于时间宝贵,下面就请尊敬的妙祥老和尚讲法开示。阿弥陀佛!

大众:阿弥陀佛!

应王会长和郭院长的邀请,我来到慈善院,给大家把《吉祥经》和一些问题讲解一下。对经我看得很少,理解得不深,还是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吉祥经》我们过去很少听说,因为在末法时期,有一些现象逐渐地冲击了佛教。也就是说我们众生因此更需要了解《吉祥经》。这个殊胜因缘使我们有机会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它。对《吉祥经》我的理解不深,但是现在按照经文条文,根据我的理解,逐一地跟大家讲一讲,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是以经典为主。

《吉祥经》它的全文是这样的: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树给孤独园,其时,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辉全树园,而近至佛所。至已向佛问讯,立于一隅。彼神以如是之偈白佛言:

多神与众人,祈求最上福,思惟于吉祥,请佛示说最吉祥。

佛言:

远离愚痴者  交往贤圣人  敬应尊敬者  此为最吉祥

住于适当所  过去积善业  已持正誓愿  此为最吉祥

广学长技艺  善学诸律仪  能语彼言辞  此为最吉祥

善能事父母  养护己妻子  安住于生业  此为最吉祥

净行行布施  爱护诸亲族  生业无非难  此为最吉祥

远离诸恶趣  谨慎勿饮酒  于法无放逸  此为最吉祥

虔敬而自逊  满足且知恩  随时闻正法  此为最吉祥

谦恭有忍辱  诣会于沙门  随时为法谈  此为最吉祥

修道行梵行   审实见圣谛   实证于涅槃   此为最吉祥

虽依世间法  其心不动摇  安稳无忧垢  此为最吉祥

能为如此者  何处无不胜  到处皆多幸  此为最吉祥

 

解释经名

这是《吉祥经》的全文,就这么几句,在佛经里它是较短的一部经了。《吉祥经》是出自南传佛教经典中小部经典的小诵经部分,由序文及十二偈颂所组成,叙述了贤者日常生活的方式和方法,乃至证得涅槃之最上吉祥此经南传佛教极为重视,被奉为在家人修持遵循的宝典。

这个南传佛教,我们大家有的知道,有的不清楚。南传佛教指的是泰国那一带的佛教,也称为原始佛教。我们汉族地区的佛教,一般都称为北传佛教,还有一个藏传佛教,佛教分这么几个部分。

这部经前面主要是指导在家人正确的生活方式,要正命生活;后部分开始赞叹出家,呵欲不净,说明修行梵行,“审实见圣谛,实证于涅槃,此为最吉祥”。这也是佛陀教化的终极目标。

《吉祥经》在南传佛教受到广泛的受持,在北传佛教却被长期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吉祥经》在南传佛教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居士无不背诵。南传佛教的居士素质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信佛这么普遍?和这部经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部经对我们在家居士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们北传佛教,也就是说在我们大陆,这部经几乎没人问。头几年都不知道——别说大家不知道,以前我也不知道。后来一个特殊的因缘——有些世间的善法,渐渐地冲击了佛教,所以这部经才被发现,才被重视。所以说这部经是“应运而生”。

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无有不备。很多人却在大力推崇世间的善书,认为佛教缺少入门的教育,要由世间的善书来补充,以世间的善书来劝导人学佛,而不是以究竟的佛法去教化众生。

现在这个问题渐渐地已成弊病,在过去还没有形成这种状态。比如从清朝到解放前,还有解放以后,虽然有些世间的善法,但是对佛教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佛教有些大德适当的也去称赞一下,应机地教育一些人。最近就不是了,也就这五六年吧,有人提出用世间的一些善书,用世间的一种理论来代替佛教的理论,用世间的善来代替佛教里的真善。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征兆。

世间的善,只能说对世间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对学佛人来讲,再回头去追求世间的善,有可能就要走偏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有的都代替了佛的经典,甚至提出一种更可怕的理论:以它为学佛基础。这是把人引入歧途,进入这种歧途,他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世间劝善的善书,只能是一种善巧,虽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不究竟,更不是真正的佛法。

“吉祥”这两个字,它预示什么呢?是好运的征兆,祥瑞的意思。

《吉祥经》在佛经里属于比较短的一部经,其内容重点是讲在我们现在的人生里,怎样获得幸福和吉祥。吉祥也是幸福的另外一种说法。“吉祥”直接的意思是指我们的身心感到了幸福、快乐、安宁。从本经看,吉祥可以分为因吉祥和果吉祥,世间的吉祥和出世间的吉祥。正确的、善的行为都是因吉祥;感受正确的善行所带来的果,即是果吉祥。一般世间凡夫所感受的吉祥,即是世间的吉祥;超出世间的圣人所感受的吉祥,即是出世间的吉祥。

对吉祥我们也应该把它分清楚:有世间的吉祥,有出世间的吉祥;有因吉祥,有果吉祥。果吉祥就是圣人的吉祥。这个“吉祥”也是过去经常用到的词,在元朝时,它是授给僧人的称号,也叫从吉祥、荣禄大夫、大司空、大司徒僧、文吉祥、开府仪同三司。

(编者注:以上均为古代官职名。

荣禄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从二品下,元升为从一品,明为从一品初授之阶,清从一品。

大司空,官名。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由御史大夫改置,为三公之一。《周礼》冬官之篇佚,北周依《周礼》制六官,以大司空为冬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明、清习惯上常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大司徒,官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称司徒。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其职由《周礼》地官司徒演变而来。唐改称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三司即三公(司空、司马、司徒)。东汉以后,三公虽不掌具体政务,却仍为皇帝的高级顾问。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罢废。)

在元朝时候,就授予僧人“吉祥”的称号。我们对吉祥这个事情,一定要理解清楚,因为对这个“吉祥”不理解,我们对下面的内容就不可能去真正理解,所以把“吉祥”这个意思要弄清楚。

“吉祥“是元朝时代授予僧人的美号。还有清朝钱大昕等都讲过:“知元时以吉祥为僧之美号。”元朝时一说“吉祥”,人们就知道代表僧人。现在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是代表了每个人的幸福。

这个问题跟王会长和郭院长已经说了,中午给大家看个乞食的光碟。这个乞食的碟子就是我们行脚乞食的录像。这个录像里,我们僧人在乞食后,给人做回向的时候,其中就有这句话——“愿你吉祥!”“愿你全家吉祥!”所以这个吉祥不光是在家人的一种用语,僧人对所有人的一种祝愿也都包括在这里。

关于吉祥的用语,散见于诸经典中,如吉祥果、吉祥草等。吉祥草,此草生于湿地,颇似白茅草。白茅草是什么呢?是一种中药,咱们这地方也有卖的,但很少,主要是生在印度。据说释尊成道时坐于吉祥草上——佛成道时,底下铺的那个草就是吉祥草,非常细,非常柔软。因为佛成道是非常庄严的,所用的一切都非常庄严。天人和这些金刚力士等等的都来护持,来铺设庄严具。所以吉祥草很有名气,佛成道时用的就是吉祥草,那时由吉祥童子割下来敷设于释尊的座位上。

《吉祥经》在南传佛教常用于供养僧侣、出家、戒坛、庆生等等,庆生就是在庆祝生日等祥瑞的典礼上持诵。然而这部经不单只是用来持诵而已,实际上,经上所说的一切吉祥应该被作为一种修持。

我第一次看《吉祥经》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特别清净的感觉。因为《吉祥经》就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是非常难得的、罕见的、正确的修持方式。特别是对我们在家人,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

因为什么呢?从个人体会我知道,文化大革命以后,那时候人心特别好斗,好打仗。你看一个人在家挺好,出门以后,他那种斗争心马上就起来了。为什么呢?就因为人的心浮躁。那时候很需要一种在世间修持的原则,但是没有,人非常痛苦。那时候我也感觉到非常痛苦,很不愿意去这么做,但找不着路。所以说,看到《吉祥经》我就想到了这一点,那时候如果一个在家人能懂得《吉祥经》,我们会少犯很多错误,可以早日得到解脱。

下面解释这个“经”字。梵语叫“修多罗”,译为“经”,又叫契经,即是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一切众生的根机。《杂阿毗昙心论》中说:修多罗者,具有五义,“修多罗”就是经的意思。它有五种意义:

第一曰出生,能出生诸义故。就是说第一个意义,所有真正的了义和法义都能出生,能出生诸义这个就叫经。

第二曰泉涌,义味无尽故。就像泉水不断地涌。泉水我们知道,有的人看过,有一个小井儿或一个眼儿,水冒出地面,而且不断地流淌不尽。所以这里就讲了,它像涌泉一样,义味无有穷尽,不断地出。今天说完了这个义,明天还能说,后天还说。今生说完了,来生还能说,生生世世说不尽,这为经。所以佛法的意义为什么殊胜呢?就是具备了这些——一个能出生诸义,第二个像涌泉一样,无有穷尽。其他的书不具备这些。

第三曰显示,能显示诸义故。不光能说出来,而且能从各个角度把这个意义显示出来,让我们心里明白。我们按照去做,每个人只要去努力了,必然会看到经里讲的真实意义的存在。

大约是昨天吧,盘锦一居士到寺院干活,他告诉我:“我不信佛,我现在对佛这块儿还有点怀疑,你能不能给我说一说,什么叫信佛?”我说:“什么叫信佛呢?就是信你自己。你现在这个自己并不是完整的自己,只是个虚假的自己,你有一个非常真实的自己。佛经和佛讲的语言就是让你找到真正的自己,所以这叫信自己。”

我这么一讲,他说:“似乎有点明白了。”等到晚上走的时候——他之前说他不信佛,但最后走的时候,一再顶礼,一再顶礼。他经过这一问一答,明白了自己,也明白了信佛的真实含义。之前他说:“我看不着佛,我不信。”这时候给他讲明了这个意义,虽然他没有看着,但这个意义他明白了。也就是说他从心里已经体会了真正的意义,这和看着是同样的道理。他从心里对佛法生起信心,所以临走的时候一再顶礼。经显示了诸义,它能对懂得经的人,和不懂得经的人,对不同的人来显示佛法里的意义,这就是佛经殊胜的地方。

第四曰绳墨,辨诸邪正故。就像一道线似的——邪和正通过一线就可以分辨开来。这个正邪之间就是一线,它的界限我们因为不懂,所以分辨不出来。如果有了规矩和戒律就能看清楚,所以经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正邪,这也是经最深的意义之一。(编者注:绳墨是工人打直线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在物体两头固定并拉直,再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然后用来作为工作时的标线,所以绳墨被用来比喻规矩或法度。)

我们在世间很难知道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但学佛以后,就知道了很多对的事情,知道了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要想更加进一步地去了解,世间哪是正,哪是邪,更得靠佛的教诲、佛的经义,这样我们才能分辨出来,不至于走弯路,所以说它有绳墨的作用。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我们都说末法时期魔说法如恒河沙,但是要问某个人:“你说谁是魔?”他不清楚。什么是邪说?他也不清楚。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没掌握这个标准,没掌握经的真实意义,不具备绳墨的这种标准,所以他就看不出来。如果具备了这个绳墨的标准,一下就分辨出来了,所以这是经深深的意义。

第五曰结鬘,贯穿诸法故。有人解释“经”为“径”,径就是道路的意思,就是修行的道路。有的解释为“线”,也就是贯穿佛所说的法和道理,以免失散。总之“经”有多种含义,为三藏之一,为佛所说的教法。

这个《吉祥经》就是从南传巴利文藏经中给翻译出来的。巴利文现在已经很少有了,只有南传佛教还保持着。在中国,可能是哪个大学现在还有巴利语系。巴利语是直接从印度把经传过来的语言,因为它能直接地翻译经,比较准确无误,所以《吉祥经》就是从南传的巴利文藏经中翻译出来的。其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给我们提供了保障。虽然看着文字简朴,但它意义非常深。也就是说它非常实在,更具有指导意义。

现在我们要学的《吉祥经》,其思想内容主要侧重在人天乘,当然后面也讲到出离,讲到涅槃和八风不动心,但它的侧重点在人天乘。要以今天时代的眼光看,人天乘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人天乘为什么也非常重要呢?现在不光是佛教讲人天乘,包括其他宗教也讲人天乘,说“你信我的可以生天”,“你信我的可以得人身”,“信我的如何如何”……还有的讲“你信我的可以得到尊贵、吉祥”。

这么多人来讲这个东西,究竟谁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就成了关键。如果我们不弄清楚了,盲目地学,就有可能浪费了这一生——今生的时间、今生的生命、今生的财富,最后得到的结果只是虚度一生,被骗一生。所以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我要讲这个经?其中也包括这个想法。有的现象使我感触非常深,有些说法太离谱,太不真实,所以说它有误导众生的行为。那时候我就想过,有机会要把这个经讲一讲。这一部经非常值得我们佛教徒重视和学习,并在生活里实践。

实际上佛法是很完整的,从做人、现世的幸福、人生的建设,到生天、出离、解脱,再到大乘菩萨行和无上佛道,它都是很完备的,一个不缺。

从做人开始,现世的幸福、人生的建设,到生天、出离、解脱,再到大乘菩萨行。这个“行”字我们有的念成“行(xíng)”,在佛法里需要念“行(hèng)”,个别人有的念“行(xíng)”。过去我曾经也念“行(xíng)”,后来遇到体清老和尚,也就是我的皈依师,告诉我不允许这么念,应该念“行(hèng)”。所以佛教的传统应该是把“行(xíng)”念成“行(hèng)”,这样更能体会着菩萨的愿力。

这部经是很完备的,一个不缺。这句话为什么我要反复讲,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是非常完整的。包括做人也好、生天也好、解脱也好、成菩萨也好,到成佛的方法,完全具备。不光具备这些,包括地狱里、饿鬼道、畜生道等,想得到解脱的方法,它都具备。所以它是非常完备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它把佛法看成什么呢?是很不完整的。说它具备了成佛的标准,但不具备做人的标准。或是说有成佛的这个能力,但不具备成佛的基础,这都是对佛法的误解,甚至也有个别人是别有用心。所以我们佛教徒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佛法是完备的,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存在的。如果我们一个佛教徒连这点信心都不存在的话,怎么样去学佛呢,是不是?学佛首先要有信心。

吉祥是我们每一个人祈求和希望的,不仅是佛教徒,也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主题,即该怎样生活在吉祥和幸福中?古代印度有很多人探索和思考过这个问题:人生的幸福之路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是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所有的众生,都要思惟的一个问题。究竟幸福在哪里?比如说人有人追求的幸福,畜生道的畜生也追求它的幸福。究竟什么是幸福呢?哪儿是幸福之路?幸福究竟在哪里?这就是我们人生的大问题了。

释迦牟尼佛关于人生问题的回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人生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命运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通常我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话很简单,但是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生善恶的报应,是由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自己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就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人生的幸福和吉祥不是来自于某一个神灵,某个主宰的神或天上的上帝。人生的幸福和吉祥都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思惟方式,这就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完全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完全不同?因为佛已经彻底地知道了真理所在。因为他证到了真理,掌握了真理,他知道了人生的秘密,也知道了所有众生六道轮回里的秘密。所以说,佛提出了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命运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所以说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提出了和佛不一样的理论?因为他没证到真理。没证到真理的人,所说的话就有误导,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人生的态度,生活的方式和思惟的方式,在于我们怎样付出和现在怎样做。因此我们在学这个经文的时候,就要学习和体会释迦牟尼佛教导给我们的人生观是什么?怎样才算吉祥?

“吉祥”这个词句是我们这一生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出家人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的,也是佛菩萨的愿力。我们大家有的可能去过五台山,去五台山拜谁呢?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另外一个名称叫什么呢?叫“妙吉祥”。所以妙吉祥在佛教里确实是一个智慧的象征,是非常幸福的象征,也是成佛的一种象征,也是和众生最近的一个象征。

(编者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简称文殊菩萨,又名文殊师利法王子、妙吉祥菩萨,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

文殊菩萨不但是千佛之母,更是示现为菩萨的再来古佛。《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云:“长老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谓文殊师利法王子。曾于先世已作佛事,现坐道场转于法轮,示诸众生入大灭度。’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迦叶,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迦叶,汝谓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佛岂异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住处品》云:“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无数诸天、龙神、药叉、罗刹、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围绕供养恭敬于是。”

此中所述“清凉山”、“五顶”者即是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住持的道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支系,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五座高峰组成,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起,经历代修建至今,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者甚多。)

到五台山去,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迎一千,送八百”。就是说你到五台山去拜文殊菩萨,一千里地之内,文殊菩萨都保佑你,你有什么愿望都能满足。等你走的时候,能送出你八百里地以外,这是一种传说。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奇怪的事情,究竟是不是文殊菩萨满愿,我不清楚,但是我把它说出来,你们大家可以看一看。

九五年,我行脚从五台山往东北走的时候,从碧山寺出发,后来就爬到北台。翻过东台,往北台走,这个路走一走就不知道往哪儿走了,因为翻山嘛。听说这地方有一个华严寺,我想到那儿去,晚上住一宿,当时也挺晚了,但究竟往哪儿走就不知道了,因为没有问路的地方,也没有人。我和另外一个师父爬到半山腰,下也下不来,上也上不去,究竟往哪个方向走不知道了。

那时候我就想:文殊菩萨在哪儿呢?告诉告诉我,是不是?我好知道往哪儿走啊!晚上在休息地方的前面就有一个大石头,如果在大石头跟前避风呢,有点太冷,要是睡着了能从山上滚下来——还是个坡,所以说不理想。正连想带休息的时候,就听山头有人唱歌,紧着唱歌就下来了,下来时拿个筐,是一个男的。

我寻思他能从另外一个道走,不能奔我们去,没想到这人直接就奔我那儿去了。走到我们跟前,他说他捡蘑菇,可那筐里一个蘑菇也没有。然后就坐着唠嗑,我就问他:“听说这块儿有个华严寺,在哪儿?”他说:“你再往上爬不远,也就是能有五十来步,就这么远,你爬过那上面就是华严寺。”

我这才知道,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他这一说,我挺高兴,我想这可能是文殊菩萨来指点了。我刚想到这块儿,他从兜里就掏出什么呢?掏出烟,又抽上烟了。我一看,这不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怎么能抽烟呢,是不是?后来他点根烟,紧着抽、紧着连唱带哼地就走了。

所以说,在五台山有很多这种吉祥的事情。后来我也就顺着他讲的往上走,果然不假,走到不远就碰到华严寺。华严寺一个人也没有,就几间破房子,那泥土抹了可能有一年二年了,但土还是湿的,全是水——因为五台山海拔三千多米,都非常潮湿。门口也放着一尊文殊菩萨,就是用石头堆的文殊菩萨,后来我们就进行礼拜和供养。

遇到的究竟是不是文殊菩萨我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在五台山,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会遇难呈祥,会变为吉祥。所以吉祥对我们来讲,是我们在家修行和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吉祥经》对我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上页: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