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居士问三

来源:溯源网站  妙祥法师2015-05-09 07:55

◎答居士问三

一居士:请师父给开示何谓持戒?持戒就是单单地吃素吗?还是包括吃素?

何为持戒呢?我刚才讲了一点,为什么要持戒?佛说了戒就是佛,佛就是戒,持戒就是学佛,学佛就是持戒。它俩是一体的,所以你想学佛、想成佛,就得持戒。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佛?就是因为我们不守戒,不能成佛。戒是什么呢?戒是去掉我们毛病和习气的利器。戒是什么呢?戒能扫除我们的一切障碍,扫除我们一切的障碍就为戒。持戒持到所有的东西完全都是戒的时候,就不存在戒这个名了,那就为佛,佛是现成的。但是由于我们不持戒,所以不能成佛。我们要是持戒了,那就是佛,是这个意思。

一居士:尊敬的妙祥法师,上午听了您的开示以后,我感觉到很惭愧。刚才您说我们应该尊敬僧团,尤其是谈到一个破了戒的比丘都是我们的人天师表。像我以前因为对有些僧人有一定的看法,虽然没和他大吵大闹,但是心里在这方面有一些不好的想法,像这样的过失应该怎么办?

一个是忏悔,以后改过就可以了。因为你现在有一个障碍在那儿呢?就是认为他确实不对,这是一个。另外呢,你心里生起一种嗔恨,认为他的不对的地方不可能变成对的,对不对?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对这个僧相起嗔恨心。对他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想,他能出家不容易,他能出家了,这个我们应该称赞。这个僧人相和外道比,远胜于外道,外道连佛都不知道,连因果都不知道。虽然他有的地方一时还做不到,但他知道有因果,知道有佛,这已经远胜于外道了。你反复这么想,就会消除这种念头。

另外,更主要的是,你有一点想法,说我要是这么随顺的话,他不改怎么办?是不是?他不改,以后还这么样怎么办?我这是不是有过失?有一点应该知道,就是你的心要是平和,就能改变一事物。就是说你的心要是放平了,不管他有多大的毛病,都会改变的。如果你心不平,他绝对不会改变的,心平能改变万事万物。

一居士:您上午讲过,通过孝敬父母能达到离相的目的,为什么?

为什么呢?我们平时为什么不能孝敬父母呢?因为以我为重,以我的利益为大。你孝敬父母呢,就能舍掉你的一部分利益,从舍掉你的一部分利益开始,就能为其他人舍掉你的一部分利益。为其他人舍下一部分利益,就能为其他众生舍下一部分利益,逐渐地就走向了无我的状态。

一居士:还有您讲,通过孝顺父母能达到无分别,为什么?

因为你对自己的父母能够孝敬,也就是开始为他人的第一步。我刚才讲的,有第一步的开始,就能为其他人开始。能为其他人开始,就能为其他众生开始。由此及广,就能逐渐地达到不分别的状态。

一居士:还有一个,就是您刚才说的,心平才能够改变万事万物,从佛法的角度讲是怎么回事?

我们这个世界都是由于众生的心所形成的,真心是无穷无尽的。法界就是靠真心来形成的,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你有真心了,就是外面有了恶念,它都没有地方去形成,这是一个改变。另外呢,你真心了以后,它就像太阳似的,那我们的恶念或其他的念头属于什么呢?像黑暗。如果太阳出来,黑暗还能存在吗?就不会存在了。

一居士:师父,还有一个,您说的,说话要是让人生起希望,为什么将来是大烦恼呢?应该怎么理解?

说话让人生起希望,这是什么希望呢?说的是世间那个世俗的希望。比如说偷盗啊,说将来偷盗你可以发财,或你去说一些诙谐的语言哪,满足了人欲望的要求,不正确的要求。看着是希望,将来是个大烦恼。人的烦恼本来没那么重,但由于你所说的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的烦恼就越来越重。

一居士:师父,还有一个,为什么戒就是佛?

为什么戒就是佛呢?因为佛说:你持戒就等于见着我,如果你不持戒见我等于没见。因为佛是戒的化身。戒是最清净的,它能让人成佛,所以戒就是佛。这个佛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说的佛是指人说的(释迦牟尼佛),佛说的“佛”字是觉悟的意思,觉悟为佛。

一居士:是不是说持戒之后,心清净了,就更容易见到佛了,是这个意思吗?

你心里清净了,对法就能够理解,就能深入,而且就有正知正见了。你有正知正见了,心里清净了,那不就是佛吗?是不是?

一居士:前提是不是说在持戒之后,有这个清净心了,才能够和佛陀一起,才能够……

对,你清净一分就……

一居士:才能够达到佛的标准。

对。好,你说。

一居士:受八关斋戒吃一顿饭还是吃两顿饭,吃一顿饭什么时间吃?

一顿饭。从天亮以后,天亮就是明相出来——就是你的手掌纹能看清楚了,为明相出。出了明相以后到什么时候呢?到中午,就是太阳到达正午以前,都可以吃。但是只吃一顿饭,不能吃两顿。

一居士:师父您好,师父您刚才说戒香就是指心香,但是这种真正的心香从佛法的角度讲是什么?

就是心里清净了。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啊,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所闻到的,有很多都不是正确的香气。有了戒律以后,因为你持戒的功德能产生定力,产生定力以后,就能改变我们周围的这种环境,改变我们平时所闻到的气味,它会产生另外一种香气。比如说有的人诵戒、诵经,在一起就会生出来另外一种香气,这就是由戒律产生定力后所产生的现象,也说明这是你心里一些业障在消除的过程。

一居士:妙祥法师,您今天上午讲了关于这个戒律方面的内容,我感觉到非常高兴,感觉非常应机。在这几年当中,我感觉到有好多好多居士不去庙了,法会的日子他也不去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现在我们心里有佛,我们在家也就不用去寺院了。我说不是这个道理,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刚才周居士讲了上寺院的问题,确实得常常礼拜僧人。因为在末法时期,僧人是唯一住世的,所以非常难得。一旦僧相不见了,我们这个世界就会产生黑暗,人们就没有方向了,就会灾难重重的。僧相不光能给我们带来佛法的利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吉祥。所以礼拜僧是最吉祥的一件事情。

特别是末法时期,佛走了以后,僧人住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大利益。反复强调称赞,并不是因为我是僧人才这么称赞,也不是为了获得居士、大家的拥护而来说这些问题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实相,是个真实的利益,不能空过。

我主要强调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应该时时地,不能说只等到法会,才有组织地上寺院。平时如果有时间就可以到寺院去,哪怕去一趟,说我去一个小时,去拜一拜,回头就走,这都可以。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干点活儿,这都可以。不是寺院需要什么供养,需要什么,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你对僧人这个僧相生起的恭敬心。常见一见僧人就会提起正念,知道三宝住世,那就等于知道你还有自性,还能成佛,这是一个道理的。

一居士:顶礼师父!《阿弥陀经》里不说极乐世界有共命之鸟吗?有的人说鸟有两个脑袋,有的人说有好几个脑袋,师父说一说到底是两个脑袋还是几个脑袋啊?

这个共命之鸟啊,有的说是两个脑袋,长在一个身子上,所以称为共命,共同生存的意思。共命之鸟——这个极乐世界我也没去过,(大众笑)所以共命之鸟啊,只是照文解义那么说。至于这些问题啊,我从来都不考虑,我考虑的是什么呢?就是我能不能去,这是主要的,只要能去什么都能看到了。

一居士:师父,我上慈善院六七年了。有时候念经书总念错字,他们说,这样临终就不能往生善道。

没有听说过这个事。只要你是诚心去念佛,不是故意给它念错,虽然这样有点小过失,但是你念经的真心要大于这个过失,何况还是因为认识的字不足,我想问题不大。

一居士:读一部经是必须一次读完吗,中间读了一部分,没有时间而中断了,继续再读,这样不好吗?

没有这种说法。读经你读全部也好,读半部也好,甚至读一句放下也好。为什么这么讲?佛讲了,一句偈子就可以成佛,何况你读那么多了。这可以,没有问题。

一居士:请法师开示一下,那个“五明”请您再给说一说。

五明我再说一下,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就是医学那个明;因明就是逻辑学;还有内明。前面那几个都是属于世间的知识。佛教主要是内明,内明是属于佛教的理论,就是三藏十二部为内明,而前四明都是各学派共同有的。

工巧明呢,指的是工艺、技术、历算。医方明呢,就是医学、医药学,包括中医、中药,西医、西药,这都包括。因明就是逻辑学,推理这些东西。内明就是佛学了,这是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呢?就是说学习五明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智慧。佛教学习五明啊,不是为了世间生存,那是次要的,关键是学佛法。比如说五明佛学院都是为了通过学习它来摄受众生,就是解伏心而自摄,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才学习五明的。

一个好的法师都会对这五明有所涉猎,所以能讲解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人有病了,他告诉怎么治病,怎么正确地治疗,他心中就有一个摄受的过程,是这个意思。另外僧团要生存,当个师父要是一点医学也不明白,假如你头疼了,告诉赶紧住院去,脚疼也住院……这不乱套了吗,是不是?多少都得懂一点儿。

一居士:师父,比如这个环境中或是你的家庭,或是你的家人在一起。有的时候习惯诵经,也有的时候念佛号,但是旁边有的人身体不舒服,他倒着想休息一会儿。在这个环境是否可以念佛号?

尽量回避,能上别的屋躺着,就别在那个屋躺着。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去,确实有病,这是可以的。因为他不是为了不想听经才躺着,也不是对经不尊重,是他身体不行,这可以。

一居士:咱们平时看书,书上说,或者师父讲,受持佛菩萨名号、受持经、受持咒,“受持”两个字咱们应该怎么正确去理解。

“受持”就是你答应了。比如说我答应了,就要按照去做。“受”就是答应,“持”呢,就是将来我要按照去做。

一居士:就是答应,我要去做,实践身体力行。谢谢师父,阿弥陀佛!

好,你说。

一居士:请问妙祥法师,回向的意义是什么?另外刚才那个居士说了,您回答她,说一部经今天诵一点放下了,明天再诵也可以,那么回向是等经全诵完了回向呢?还是诵完了一段两段就回向?

应该是每天都回向。比如说,今天诵了一部经,我可能不准备再诵了,这时可以回向,也可以这一天做个总回向。或是我诵一段,这一段要是隔开了,很长时间才能再诵,那就头午诵了,头午一回向,下午要是诵了,下午再回向。回向的目的就是达到空相的道理。

一居士:阿弥陀佛,请教妙祥师父,你说读经的时候别人躺着不行。有可能很早起来打坐,两三点就起来,那家人还睡觉。在这个房间打坐,打坐时持六字大明咒,这样可以吗?

没有问题。因为他不是因为你打坐而睡觉。是他先睡觉,你后打坐,这没有问题。你说。

一居士:尊敬的妙祥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我现在具备出家的因缘吗?

具备出家的因缘吗?你记住一句话,就是什么呢?是凡有佛性的人都具备出家的因缘。

一居士:另外,头几天我上了道源寺一趟,干了十几天零活。看到发心的居士,我就非常的恭敬,我也想发这个心。可是这个心为什么发不出来?

因为你时间太短了。那个心哪,不是想怎么发就发的,而是通过实践把自己的烦恼和习气伏住以后,那个心才能发出来。不是口头说出来的叫发心。

一居士:师父,我外甥上一次四月初八在你们那儿受了五戒,但他回家之后还吃肉,没吃素。我刚才问她母亲,说你儿子应该吃素了,她说没有事,可以再少吃一点点。这个少吃一点点是不是不对?

是不对的,应该吃素。吃素对青年人非常好,对身体也非常好,对成佛也非常好,各方面都有好处。只有利益,没害处。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请问一下,像我们在家人可不可以持出家戒?

在家人可不可以持出家戒?这你指的是哪个戒?出家有菩萨戒,还有比丘戒。

一居士:就是说如果不出家,比丘戒可不可以持了?

想持比丘戒,你必须出家受持比丘戒,才能知道比丘戒条。如果你在家受出家菩萨戒那可以的。你现在把五戒持好,做得非常圆满,或是扩大,那就很了不起了。          

一居士:阿弥陀佛,咱们很多居士诵《地藏经》。上面有一品称佛名号的利益。那上写的,若皈依地藏菩萨如何如何,皈依哪尊佛如何如何,这个皈依是指怎么皈依?是像我们现在在庙上进行三皈依啊,还是怎么皈依,这应怎么理解?

这个皈依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比如说皈依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一定会告诉你:你要皈依释迦牟尼佛。就是从佛住世以来,所有的罗汉接受弟子的皈依,都是皈依到释迦牟尼佛那儿。现在皈依也是皈依到释迦牟尼佛那儿,因为得戒体从释迦牟尼佛那儿得。皈依哪个师父或皈依哪个罗汉了,只是起个证明的作用。

一居士:这个皈依的形式怎么进行啊?

有仪规,现在末法时期,按照仪规去做。佛在世的时候不用这么复杂,因为那时候人的善根比较大。另外还有很多罗汉,所以几句话就可以皈依和受戒。

一居士:请问法师,刚才您讲的离相是达到空相还是空性啊?

空相和空性是一个道理。

一居士:您再给解释一下。

哪个解释一下?

一居士:空性,回向达到空性。

回向,为什么要回向呢?就是说我们平时一诵经,就有相了。比如说我诵经有了诵经的经相——我能诵经、我所诵的经、我所受的功德。虽然是有功德,但是你没有把它吸收,所以怎么办呢?你只要一回向,你所受的功德就全部被吸收了,那才能成为真正的功德。因为你回向以后,就等于把这个东西舍出去了,舍给所有的众生了,你就趋向于无相,就觉得我所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了,放下内心诵经和读经的那种执著,以及能所。这样你所做的功德才能真正地圆满起来,也就是“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回向是去掉我们的执著。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代别的居士问一下。他说他想写一本有关六道轮回的书,想问一下师父,合不合法,如不如法?

写六道轮回,他有根据吗?

一居士:我也不知道,他就说他想写一下六道轮回的书。

这个书不能盲目地写。像有一本叫《地狱游记》,那根本就不是佛法里的书。有一些虽然是打着因果关系的旗号,讲了一些事情,但并不符合佛的本意。因为你没有实证,你也不知道地狱什么样。你不能根据一两个梦,或某个人说的故事,就编一本书,这是不合适的。如果你要是亲自证到了,已经是罗汉了,要说写一本书那还行。所以书不能乱写,你要是自己这样去理解,有害处,但只是害你自己。如果写书,会害无量的人,这是不可以的。

一居士:师父,我还有一个问题。有关带业能不能往生?如果能往生的话是带新业还是旧业?

带业能不能往生的问题,实际上所谓的带业只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

一居士:师父,这个旧业和新业有什么区别?

新业和旧业有什么区别?如果你受了三皈依,你能够严持戒律地修行,不再造新业,那就是带旧业。如果你没有三皈依,那么你所造的一切业都是新业,是不能往生的。

好,今天就到这里吧!

上页:善语悦人
下页: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