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造恶
◎第六偈
时间: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
听众:各地居士
今天讲第六句偈子。上面已经讲完了序分,讲完了第五个偈子,下面讲第六个偈子。第六个偈子的经文是这样说的:
远离诸恶趣 谨慎勿饮酒 于法无放逸 此为最吉祥
◎戒除造恶
第一句是“远离诸恶趣”。远离诸恶趣,有的翻译为“不乐诸恶行”或“邪行须禁止”。此句话的意思就是远离不善、禁止罪恶的行为,此句巴利文的原意有“放下、戒除、远离和避免等”。“避免和戒除造业”的解释是“避免恶和戒除造恶”。
“避免恶”的意思指内心不倾向于恶念,更要减少恶念的生起。唯有这种“避免恶”之心存在时,持续的恶念火焰才不会燃烧起来,就是贪嗔痴火不能燃烧。
“戒除造恶”这个“恶”也有念成“恶(wù)”的,好恶(wù)就是好恶(è)的意思,也是多音字。戒除造恶指的是从身口意去戒除恶,避免恶之心和戒除身口造业同时存在。但有时戒除的出发点可能是因为风俗或传统。
例如,一个人不偷盗,是因为想到会令家族或家庭蒙羞而不造作,这便是“风俗的戒除”。就是说有的不造业,他为什么不造业?他怕家人丢脸,或家族也丢脸,特别有的是怕给自己的儿女带来种种的蒙羞,或是怕叫世人指着脊梁骨,没法出门。所以他本来有造恶的机会,但他不去做。这样叫什么呢?风俗的戒除。这个“戒”是戒律的戒,“除”是除掉的除,这是风俗形成的戒。由于世间的风俗,它也有善的一部分,用这个方法来控制自己造业。
一个谨记戒律的人,他有更好的“戒除”原因。他会如此想:“啊!这会使我破戒。”这种戒除就是“严格的戒除”,对一个圣人来说,这种戒除是很自然的。就是用戒律要求自己,就知道自己这个事情不该做,不能做。对我们凡夫来讲是这样的,但对圣人来讲是什么样的?他自然而然的,你叫他做也不可能,他也不能去做。就是他所有的行为——他没有造业的心,更没有造业的行为。这叫什么?戒除。就是戒的力量是最大的。
圣人——他不用说守戒律,自然就在戒律之中。为什么我们要学戒呢?我们都知道学戒是要成佛,要成为圣人,所以说学戒就是成为圣人的行为。圣人是什么行为?就是有戒律的行为。持戒的人就趋向圣人。一个不守戒的人,还说能持戒、能修行,能成为圣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只有持戒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圣人,不持戒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圣人的。因为他不具备成圣人的标准和基础,或是他也不具备圣人的本质。
有的人虽然持戒挺勉强,挺费劲,但他终归已经趋向了成圣道的结果,向那个因果去了,已经种下这个种子了。所以说戒律是“无上菩提之本”,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有戒的行为就是圣人的行为。佛经讲,戒就是佛,佛就是戒。如果不持戒是什么?那是魔的行为,甚至是畜生的行为,地狱的行为。
所以这个行为就不用说人的行为,就算是畜生,有的都持戒。过去我闭关的时候,每天中午过斋,我都要留一点食物给老鼠,那老鼠就上我跟前来吃。给一点,它叼住就跑了,完了马上又回来,反正我吃完它也折腾完了,天天这样。后来给我做的菜里,放了一个辣椒,我寻思辣椒给它吃不吃?它连闻都不闻,说什么都不吃。后来我又给它姜,给姜也不吃。你看老鼠都守它的戒律,我估计吃辣椒啊,它可能受不了;要吃姜呢,有味,可能怕被别人抓到。它有它的“戒律”,是吧?你想一想,老鼠都得守戒律,何况作为我们人来讲,有这么高的智慧更该守戒。
对于一个圣人来讲,守戒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是他的本分也是他的本质。他就是这样,戒就是他的法身,也可以说是他的化身。所以说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这句话一点都不错。现在有一些不法之徒,他说持戒是执着。他可能是按照地狱那个角度说的,按照那个角度可能持戒确实是执着,因为他不怕下地狱,是吧?他说:“你们太执着!下地狱就下呗!”他可能是那个想法。但我们怕下地狱,所以他说我们执着。有的他是这么讲的,他说“你们太执着了,执着不能成佛。”这是骗人的,他把佛的本质已经给改变了,怎么可能成佛?
所以戒律是成佛的第一标准,如果不持戒是什么呢?为外道,外道法。不管你修得多么好,甚至你修的能在虚空中飞行,说:“我修的有神通了,这一瞬间,在虚空中我能跑多远。”或是在虚空上能站着等等。但由于不持戒,你的结果是什么?堕落外道里,堕落罗刹道。罗刹道虽然有神通,但他绝非正道,所以堕罗刹道。
不持戒绝不是佛法,也可以说不持戒绝非圣人!戒律是圣人法。所以说不管你是佛教内部也好,还是外道也好,不持戒不可能成为圣人。有的人称某些人是圣人,你看他持戒否?既然不持戒,他怎么可能成为圣人?或是持戒不严谨,他怎么能成为圣人?所以用戒律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圣人,是很正确的,很方便的。所以说在末法时期,我们衡量一个正修和不正修,正确和不正确,用戒律来衡量是非常正确的。
过去考查善知识一共有十种标准,比如说其中有持戒、禅定啊,还有解说,能翻译多少经文,慈悲等等,一共具备十种才能成为善知识。现在末法时期,这么圆满存在的善知识已经很少,所以我们最起码的要保证两点,也可以说三点。哪三点呢?
第一个是戒律,一定要持戒!甚至他修得不好,还有很多的毛病,但一定是持戒的。不管他说得再怎么好,如果不持戒,不管怎么令我们欢喜,甚至给我们很大的利益,甚至许诺了很多,说你这样可以往生西方……这人绝非是善知识,他的话不可信。所以说第一点,看善知识首先看戒律。
第二点看什么?看慈悲。不是给你东西叫慈悲,什么是慈悲?一切都在原则下,不拿常住物送礼为慈悲。比如说有的人把常住的东西都拿到家里去了,或送某个人交朋友了,这都是不慈悲。因为什么?他明知这些因果将来形成的话,他会下地狱的。但他不管下不下地狱,先取得眼前的利益再说,所以为不慈悲。
再一个就是说不能爱护众生,别人一说放生,他怎么讲?“这放生,早晚它都得死,是不是?再说了,它有它的业力,你给它放生了,它怎么还这个业啊?”它的业是一方面,关键是他不想救,他说什么?“你有买众生的钱,不如帮助几个贫困户,帮助他们去致富,帮助他们脱贫。”这种说法就是没有慈悲心。我们知道,众生的生命瞬间就没有了,我们救护它也等于救护自己。
一个没有慈悲心的人,并非是佛的弟子。所以佛讲,慈悲即如来。就是有慈悲心才是佛,这个慈悲心本来在我们来讲应该努力去做。在佛来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非常正常,他本身就具备无量的慈悲。所以说第二个要具备慈悲心,不能说这个虫子或这个鱼不该救,而去帮助贫穷的人。这种人不具备慈悲心,所以并非善知识。他没有把众生看成前生父母,未来诸佛,他没有看成这样。
所以说,在末法时期,最起码善知识应该具备这两条。我为什么要说第三条呢?虽然具备这两条,还有第三条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正知正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他就把人引偏了。持戒很重要,但是正知正见更重要,有正知正见非常不容易,也非常难得。所以说我们一定以这三条为观察善知识的标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错。对一个重视严格持戒的人来讲,他就能够严格地持戒。持戒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
经典里有教三种避免和戒除,就是避免和戒除“不正语、不正业和不正命”。也就是说这个吉祥和戒律相关。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是《吉祥经》,怎么能得到吉祥?刚才大家也听到,这个《吉祥经》,佛所讲的吉祥,他不是其他人所能讲出来的。这个《吉祥经》包括天上,还有人间所谓的世间一些圣贤,他都讲不出来,唯佛能说,唯佛深知吉祥,唯佛能说得正确。
所以这个吉祥非常不容易得。我们怎么样来得到吉祥?首先避免和戒除“不正语、不正业和不正命”。为何我们说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是不正语、不正业和不正命呢?原因是这些行为给我们和其他人带来苦恼和痛苦。苦恼就是烦恼的意思。
◎出家须远离邪命生活
这里说的邪行,是违背戒律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两种。邪命生活,是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都属于邪命。《佛遗教经》中佛告诫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以看风水、批八字等作为营生方式,这是佛所禁止的邪命生活。
佛有《遗教经》,咱们原先也制作了《遗教经》(编者注:大悲寺大殿前广场一侧,于2007年立起一块大型《佛遗教经》灯箱牌),那牌子刮倒了,当时被风刮倒后我很伤心,被一阵大风刮倒了。这么好的经刮倒了,就准备在七月十五重新立起来。后来又高兴了,怎么高兴了呢?因为咱们前面水库做个影壁墙,把《遗教经》就要刻在影壁墙上,永远刮不倒,叫它千百年永存在那块儿,刻得大大的。当时心里就高兴了,这一晚上都没睡好觉,就好像得了无价之宝一样。
大家现在看到的,那面正铺钢筋呢,就是这个意思。要做这个影壁墙,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个碑,什么碑呢?佛遗教的碑。这个遗教里讲了什么呢?就是佛告诫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以看风水、批八字作为营生方式,这是佛所禁止的邪命生活。这里讲得很透彻,哪些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
关于四邪命,这个主要是对出家人说的。“比丘当以乞食,清净自活。”比丘就是指出家人。比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乞士。从印度传过来,就是叫乞士,翻译到我们这儿叫比丘。就是以乞食活着,为什么呢?他不储备东西,清净自活。“不以四种邪命之食以自活命。”他不以四种邪命来活着,不以这四种方式来取得食物。下面讲一下四种邪命,大家应该清楚了解一下。
第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种田种地、种果树,种植田园,“合和汤药,”开药店、看病,这都是合和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下口食。”就是说下口食,嘴往下求,用下面来满足口里的需要。种植田园就是有大量的地,而且种出粮食来,一是自己吃,一是卖掉,添点所需的东西,比如说肥皂、牙膏、油盐酱醋。他不是以乞食方式获得,他是以什么呢?以田地来养活自己,像农村的农民一样,所以这叫什么呢?这叫邪命生活。
它和现在咱寺院所做的是两回事,咱们寺院是为什么呢?这些东西是由居士来处理,这是一个。另外有一些田地,这些田地是为了保护道场而用,而且这些东西都是由居士来管理。另外更不是用这些东西去换取必需品,没有这个意思。比如说信众往寺院送些粮食,送些东西,这是供养的一种,也就是乞食的一种方式,叫送食。
还有一种合和汤药,在寺院里开诊所,对外看病,挣的钱来养活自己,这叫合和汤药。所以说僧人是不能干这事的,比如僧人给人号脉、开药方等等,获取一些财物来维持生活,这个最容易遭人讥嫌。
人也挺怪,一般都相信佛教,相信和尚都有一定的能力。所以说有很多的病治不好,就找僧人来看。如果不是为了饮食,不为了这个,在知道的情况下,说一说还可以。但是不能给人号脉,或是用这个方式去合和汤药,去获得一些饮食或供养,这都是不合适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出家人——不是我亲眼看,是他徒弟跟我说的。他徒弟说:“我师父就给人看病,就给人扎针灸,总是躺一屋子的人。”他也挺烦恼,他说出家人怎么这样式的呢?
我原先看一个老和尚也是这样,给人扎针灸,先交钱后看病。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他说的:“哎呀,你不知道,看好了病有人就不给钱了。”虽然他给人诊断说的看似有道理,但是终归没离开邪命生活。我见他是九几年,那时候已经八十五岁了。因为他那个庙是家庙,自己盖的即称家庙,他用这个方式来活着。但不管怎么地,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说这为下口食,这个是出家人不应该做的。
这个种植田园,合和汤药,在家人是允许的。你受五戒也好,或是受菩萨戒,还是允许的。有人就问我,说:“我受菩萨戒了,那我能不能给人看病?”我说:“这怎么不可以看病呢?”他以为受菩萨戒这些都不能做了,在家人是允许的,不属于邪命。
第二个,仰口食。什么是仰口呢?就是他的脸老往天上瞅,这嘴随着脸、眼睛,它不也仰起来了吗?这叫仰口食。什么叫仰口食呢?“仰观星宿”就是观察星星,“日月风雨、雷电霹雳术数之学,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仰口食。”
他看看天上星星错没错位,日月怎么样了,有没有变化?风什么变化,什么时候有风,什么时候有雨。甚至呼风唤雨,还有雷电霹雳。有时候还有人练这个,说这是什么霹雳掌,这一掌出去了,又发光又打雷的,就搞这些东西。
还有术数——打算盘,一拨拉:你怎么怎么回事,你将来有什么病、有什么难,都属于这一类。用这个方法干吗呢?以求衣食——求衣服、求饮食,而自活命,是为仰口食。
一般道教搞这个东西,佛教没有这种东西,但是也有个别的人搞。有的地方很兴盛,他称这是佛法的一部分。有个所谓的居士,台湾的,他就是弄道教这些术数,还有那些气功,他全懂,出了几本佛教的书,大家还非常爱看,说:“好,你看讲述得多全面,知识多丰富!”实际上你不知道,作为佛教徒这是不应该的,这是属于邪命生活。邪命,以它为生活的方式,这叫邪命生活,这都是不允许的。所以你搞这些东西,都会损失你的吉祥。
第三个,方口食。方口食就是这个嘴张得很大,东来西挡的,“曲媚豪势,”就是奉承人,特别对有权有势的人,尽说些好听的。曲媚豪势,“通使四方,”通风报信,到处沟通。“巧言多求,”尽说好话,目的一个,就是多给点,多来点。“以自活命,”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这叫“方口食。”
曲媚豪势这个比较多,有的就说我会什么术,我会咒,说:“你现在当不上村长了,我给你念念咒,你就能当上村长。这个村长坏,我念念咒就能让他下去。”有一年就是,有个人说:“这个村长坏,我给念念咒他就下去了。快了,也就三两天。”过了可能好长时间他也没下去。可能是他咒术不灵,还是这个村长命硬,反正就是没下去。
所以说曲媚豪势,这些东西取悦一时,但是最终叫人瞧不起。比如说一个有钱人来了,或有势力的人来了:“哎呀,看你将来还能升官,还能发财,还能升一级。”过不几天人家下去了,这一看下去了,你下就下去吧,反正下去也没有用了,说错就说错了,你要万一升上来呢,我就利用上了。
用这种曲,什么叫“曲”呢?就是弯曲,不是那么回事,不是那个道理,他心里弯曲,语言也弯曲,事实也弯曲。用弯曲来博得这种豪势的欢心,叫曲媚豪势。“媚”就是谄媚的意思。通使四方,到处沟通,派人通风报信。甚至那边打仗了,马上告诉信儿“那边要打仗了”,“那边要如何如何了”,“他现在骂你”等等。到处通风报信,使人防不胜防,到处泄密,特别是参与国家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在佛的戒律来讲,僧人是不允许做通国使命的。到别的国家去给做个传达使啦,做个什么的,这都是不允许的。出家人清净无为,应该树立一个出世的形象,不能树立入世的形象,更不能通国使命——就是做来回传达的人,这都是不可以的。
有的时候我们看电影,看到出家人给带个什么命令,或把什么话给带过去了,我们认为真了不起。实际上你不知道这正是犯戒的行为,这是不允许的。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清净无为的心有所污染,另外一面欢喜,一面生气、仇恨。更主要的就是在这里挑动了战争,会造成杀生,所以说这都是不可以的。
还有一种巧言多求,尽说好话,会说话,可以说巧言多求。什么叫巧言多求?就是巧取豪夺的意思。本来人提个话头,他马上就告诉,你该这么样。人说上寺院想求吉祥,他就告诉,求吉祥好啊,你赶紧给寺院送点什么吧,那就吉祥了。这都是用这种欺骗,或是钻人家空子,钻人困难的空子来获取钱财,这都属于巧言多求。说你点一炷香吧,这个香是什么?八百八,全是“八”,然后拿着香告诉你:烧这香你家就吉祥了,你不烧的话,家里有多大的灾难。这就是巧言巧取,巧取豪夺,也就是连恐吓带欺骗。
更可气的是卖高香,说一炷高香有多少钱?几百块钱。那高香烧一天一夜它也灭不了,因为太高了、太粗了,得慢慢烧。等那人走了,他马上告诉人把香拔下来,赶紧把燃烧的那头锯掉,他又开始继续卖,他一节一节卖。你说这种心,挣的这个钱能好花吗?得来的食物,这些东西能清净吗?所以搞这些东西都会臭名远扬的。这叫什么呢?叫方口食。他用他的嘴来谄媚,巧言来获得职位,这叫方口食。这种人他不会得到吉祥的。
第四个,维口食。这个维口食,就是维持他的生活,也可以说思惟,也可以说是多维。“维”是什么呢?学种种的咒术,他这种咒术,不是我们诵楞严咒、大悲咒,不是这个意思。他学的咒是干吗呢?使你什么呢?一会儿吉祥,一会儿遭灾——他咒人家,是有所求的。本来佛所有的咒是摄心的,帮助众生远离痛苦,早成佛道。他这不是,是为了种种的利益。
比如说有的学什么“下雹子咒”,谁坏他了,他就下雹子,打人家庄稼去,还有这样的。还有的学偷东西术,说我这一念咒那个东西就偷来了。还有一种咒术是什么呢?是穿墙越壁啊,还是穿壁越墙的,脑袋往墙上一撞就过去了。
过去不有那个典故吗,是崂山道士,他就学好了这种咒。他看到邻居有个美女很漂亮,有财物,他一想:我既然学了咒术,我去偷吧,去看一看。他念完咒,掐着拳,冲那墙一头撞上了。没想到他的邪念一起,那个咒不灵了,一下把他撞昏过去了,以后他再也不敢了。这是崂山道士的故事。
所以说“学种种咒术,”干种种坏事。“卜算吉凶,”算命。这个算命有很多方式:有的人拿钱算,有的拿龟壳算,有的是拿骰子算,有的拿算盘算,还有拿手指头算的,这几个手指头肚来回上下,来回数,数到哪块儿就哪样。
卜算吉凶这个事常遇到,有时候到寺院来了,说:“师父,你给我算一算,我什么时候能发财?我什么时候能结婚?我什么时候能有小孩?”我说:“我不会啊!”他还想你是不是谦虚?我说:“确实不会,出家人不敢打妄语。但是我告诉你,你只能是多做善事,多去礼拜佛就会获得吉祥的。”虽然说不会,觉得挺“丢人”,但是我要撒谎更丢人,是不是?所以说不能撒谎,不会就是不会,再说出家人也不能给算。所以说以这种方式“求得衣食,而自活命,是名维口食。”
所以说,四种邪命一定要知道,如果我们远离了四种邪命,我们自然就吉祥了。如果我们做了这四种邪命的生活,自然就不吉祥。不吉祥哪来的呢?实际上都是我们造业所得来的。
◎在家居士远离邪淫
《分别善恶报应经》这里说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就是欲望心炽盛。“二、妻不贞良。”就是妻子不守妇规。“三、不善增长。”不善业反而增长了。第四个,“善法消灭。”善法逐渐就没了,或是没有了。“五、男女纵逸。”就是放逸,就是指家里有男有女都做不正业。第六个,“资财密散。”就是自己的财产他不是送给人家了,而是不知不觉就没了,有的人就是这样。第七个,“心多疑虑。”就是心越来越慌,越来越不稳定,而且疑惑特别多,没有过去坚定了。第八个,“远离善友。”第九个,“亲族不信。”就是对亲戚朋友说的话,他们不相信。第十个,“命终三途。”什么叫三途?就是三恶道。三恶道就是三途,命终的时候堕落三恶道。
《善生经》:“淫邪有六变当知,”有六种应该当知,“何谓六?一、不自护身。”自己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第二个,“不护妻子。”“三、不护家属。四、以疑生恶。五、怨家得便。六、众苦所围。”因此而“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应该得到,或还没得到的财,就已经没了。获得的财,过去储备起来的财,逐渐耗尽。
过去我们看到佛经中很有福报的人,一出生的时候,家里就丰富,越来越丰富,甚至有一些珠宝从地就涌出来了。本来买个破房子,什么都没有,他进屋一刨地下全是黄金、白银,这事常有,就是突然出现。但是也有的福报不够的,他把这些财产,很多财产弄来以后,放在家里。等再去挖,没了,不知道哪儿去了。就是过去储备的耗尽了。
《法苑珠林》说:“如佛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就是和淫妇通奸,常容易被淫妇的丈夫所害。第二个,“夫妇不和,常共斗诤。”你想能不斗争吗?肯定得打仗。“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加。”家里的坏事越来越多,等到好事呢?本来还有点儿,最后没有了,逐渐减少。
第四个,“不守护身。”自己不能护着自己,经常受伤、挨打等等。妻和子容易产生孤寡,不能一家和睦的在一起。第五个,“财产日耗。”本来财产应该进点儿,他天天消耗。第六个,“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就是说外面发生点坏事,都怀疑是他们家所做的,都怀疑这个人。因为他不正,所以说坏事都怀疑他。如果你正的话,怎么坏他都不会怀疑你的。这个我也有体会,原先在茅蓬的时候,那时候跟他们一起修,村民们对我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和怀疑的话,为什么呢?就是持戒的关系。
第七个,“亲属、知识所不爱喜。”就是亲属,知识就是善知识了,他不喜欢你。第八个,“种怨家业因缘。”种什么怨家业因缘?尽结怨了。第九个,“身坏命终,死入地狱。”身体坏的时候,身体有病,快要没有了,而最后下地狱。“十者,若出为女,”就是再出生他不托生男的,托生为女的,“多人共一夫。”就是说给人做小。“若为男子,妇不贞洁。”若为男子,他的媳妇常不贞洁。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里说:“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得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现在果报。”这些都是现世果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恶色力,饥渴长命。”
什么叫恶色力?就是长相特别难看,就是恶色,恶色就是不是好色。咱们都说那个“无常”,那脸太白了,无常鬼、牛头马面都是那一类的,就是受恶色力。饥渴长命,你看饥渴,寿命短一点倒行,这还长命,永远那样,所以痛苦万分。“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果报。若得人身,恶色恶口。”就是长相不好,然后嘴还臭。
嘴臭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尽说人不爱听的话,一说话人家就烦。确实有这样人,不过这样人不多,一说话人就不爱听,一说话别人都恨得不得了,说“你别说话”。一看他说话都得躲着远点走,不一定哪句话就冒出来了,就把大家都给伤了。
经常的有这样的人,说几句好话,刚听到好一点的,突然他一比喻就把人都给比喻进去了。最后一听,这不等于骂人吗?所以都不爱听他说话。“人不喜见,”不喜欢看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个“妾”指的是古代和印度的制度,妻妾男女。是“一恶人因缘力故,”这是因为人不学好的关系。“一切外物不得自在。”就是说他不能享受自己所有的一切。这是《优婆塞戒经》里说的。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一:“又舍爱欲,邪淫之行,不欲重习。自于妻室而知止足。”就是说你反过来,如果你舍爱欲还有邪淫之行,或是不欲重习,不喜欢反复做淫欲事,自于妻室而知止足。就是对于妻子和妾能知止足,而且知足。“未曾兴起心,慕乐他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男人哪,看孩子是自己的好,看妻子是他人的好。如果他没有这种想法,“心不思想,不干他室,奉清白行。”白行就是清净的意思,黑行就属于不清净。“不为秽浊,如母、如姊、如妹、如女无异,清净鲜明而无沾污,无有二心,况犯色耶?”
所以要做到这一点,从法上观,对其他的女子都看作自己的直系亲人。年纪大的视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小的视为自己的女儿,年龄相仿的视为自己的姐姐妹妹。这样会让自己内心清净,会鲜明地划清界限,不会和对方有任何污染的行为,心里也不允许生起污染的念头,何况做好色邪淫的行为呢?
“优婆夷”就是女居士的意思,她只念自己的丈夫,对其他男子如父、如哥、如弟一般看待,年纪大的视为自己的父亲,年纪小的视为自己的儿子或侄子等亲属,年龄相仿的就是哥哥弟弟。不去干涉侵犯他人的家庭,不去干预人家的事情,能够奉持清净的善法,品德高尚的行为,没有污秽的行为。
“离彼邪淫,自足妻色,不希他妻,不以染心观他女色。其心厌患,一向苦恼,心常背舍。若于自妻生欲觉想,应生不净惊怖想,是结使力,是故为欲,非我所为。常生无常想、苦、无我想、不净之想。彼人应作如是思念:我当乃至不生欲念,况二和合,体相摩触。”
这就是说欲望心是一种苦恼,是一种懊恼、懊悔,心里不断地希望可以舍弃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妻子生起欲望心的时候,也应当观不净,有惊怖畏惧的心理,知道是烦恼的因缘,有了烦恼的因缘才有欲望的想法。这是我们讲的第一句。
刚才讲的这些都只是在解释第一句,就是远离诸恶趣。这些东西都应该远离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不吉祥。我们想吉祥,首先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这就好了。特别是前面讲的“四邪命”。这个“诸恶趣”有很多,但这只是举个例子。所以说有了这些东西就不会吉祥,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会吉祥。包括家庭也好、个人也好,都应该远离这些不正确的东西。这些东西看着是很小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吉祥不吉祥的因缘。为什么人需要吉祥?就因为他有不吉祥,才需要吉祥。所以为什么讲《吉祥经》?就因为有不吉祥,所以需要讲《吉祥经》。如果我们没有这些事,那我们自然就吉祥,就不用讲《吉祥经》了。
“远离诸恶趣”,这个问题在佛法看得最透彻、最彻底,而且最究竟,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远离恶趣才是最吉祥的。有的人不是这样,比如说刚才我讲了谄媚,曲媚豪势。曲媚豪势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有。比如说要找个好工作,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工作,或是给谁找个好工作,就请人吃饭,然后说些好听的,送礼。以为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使自己的孩子啊、亲属啊,能得到一种幸福。
实际上这条路从佛法来讲是一条错的路,应该怎么做?应该靠你自身的努力,去掉那种邪念,自然他就吉祥了,是不是?你不想改变恶念,还想吉祥?有的付出的是什么呢?是财产,是谄媚,甚至有的把身体也奉献了,希望达到“吉祥”。最后你这面什么都做了,那人调走了,空欢喜一场,然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就算你得到了,也是暂时的,也会被流言蜚语所伤害。人家会说他怎么怎么来的,冲谁谁关系来的,好像是得到了,实际上最后一生气还得离开,没办法。
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也好,作为世间人也好,应该怎么去做呢?应该靠自己的本领,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吉祥。通过改掉自己的毛病去获得吉祥,这才是正道。不能靠投机取巧、谄媚来获得吉祥。也不能靠某个组织,说我来信仰哪个宗教吧,这个宗教有权有势,这样的话会达到吉祥。这都是不合适的,这都不是正道。
所以说,佛讲的正道太殊胜了,太正确了!就是告诉人们怎样远离这些东西才是最吉祥的,你所要的一切吉祥都得从这里得。我们为什么没得?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做,所以没得。不是说你没有吉祥,是你没去改变不吉祥的行为,这句话大家一定要注意。吉祥是你本身就有,是你没有去改这些毛病,所以你没获得。如果你想获得,不用走那种后门,你只要去努力,肯定能得。
因为吉祥是什么?吉祥就是你本身应有的东西,只不过是被你那种不吉祥的行为掩盖和破坏掉了。所以我们讲《吉祥经》就是纠正你不好的行为,从而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来获得吉祥。所谓获得吉祥,也就是说你本来就有的,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你的行为不正当使它失去了,或是隐没了。所以今天的《吉祥经》是这么讲的,不是像外道讲的,是“我给你吉祥”,或“哪个神给你的,哪个佛给你的”,或“哪个主给你的”,不是那个意思。吉祥是本来就有的,只不过是我们的行为不得当,失去而已。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