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此行持最吉祥
◎第十一偈
能为如此者,何处无不胜,到处皆多幸,此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最吉祥
也就是说“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最为吉祥”。随处不会被征服,随处将获得安乐幸福。能依上面所说的法去实行的人,就可以无往而不胜,做了如上这些吉祥的事之后,就没有恐惧,不会被任何烦恼征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安乐幸福,这是最上吉祥之事。
这里有两句话得注意:我们按照上面的吉祥去做,我们就会远离了恐怖,不会被任何烦恼征服。这是一句话。烦恼来了,它像瀑流,很难征服。如果你按照佛法,按照《吉祥经》去做,就不会被烦恼所征服。还有一句话最重要:在任何地方都会获得幸福——任何地方。
不像算命说的,你们家的祖坟不好,或是你的房子不好,得换换地方。以求换地方来获得吉祥,这种做法是不究竟的,也不彻底,也是不真实的,它有迷信的成分。而且佛法在任何地方,你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做都会获得安乐和幸福,这就是佛法殊胜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讲解《吉祥经》?就是让人们在这生灭的世界中,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获得最大的安乐和幸福,所以这是最吉祥的事情。
前面的这几个偈子讲到了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然后如法修行,最后证得境界。证得境界就是八风不动心,无忧无烦恼。但注意的是,最后证得的境界并不是说就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求财得财等,这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实相,有时这些话是我们表达对吉祥的美好愿望。
有的说我学这些,将来我想求什么有什么,求财得财。但是实际上,求财、求如意,目的都想求得什么?美好的,一个吉祥的愿望。他以为财和我们的如意就能满足这些要求了,以为有财就有幸福了,或是事事都顺着自己心就已经幸福了,这也不见得。只不过是我们想通过这个方法来得到这个吉祥,是表达吉祥的一种愿望,用如意、求财来表达我们的心。他也不懂得佛法,他只会这么说,所以这个可以理解。但在佛法里,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佛法我刚才讲了,在任何地方都会获得安乐和幸福。所以我们在这个生灭的世界中,内心会获得这种吉祥。如果我们心里吉祥了,一切外面的事物自然就吉祥了。但是我们也不要追求一些物质上的表现,有的只追求物质上的表现,这不合适。因为我们还生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无常的,世间是无常之法,身体有盛有衰、有病有死,事情也有如意、不如意的时候。
我到沈阳的医院看病,正好有个抽血化验,在那儿站着等着,有个女的穿着白大褂,就在对面瞅我,瞅我能有十来分钟。我也不好意思,我一看岁数不大,瞅我,可能是没见过出家人啊,瞅就瞅吧。等我不注意的时候,她突然就发问了,她说:“出家人也有病啊?”她可能听说出家人很神圣,不应该有病,她是那么想的。后来我是这么回答的,我说:“不光有病,还会死呢。”她就在那儿合计,合计半天走了。后来一抽血,还正是她给我抽血,但咱寺院都有男的跟着去,后来她也挺支持(编者注:佛制戒比丘不得和女人触碰,故此抽血时由男士代抽)。
我们修的是什么?不是修生灭这种物质变化的现象,我们修的是什么?修的是永远的真正的涅槃,也就是真正的永恒的寂静,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但是现在我们的身体你想变成那种状态,没有意义。它不但没有意义,还会障道的,世间法本来就是无常之法。
佛也讲过,可做之器没有不坏的,就世间上,你说哪个东西不坏?是凡可以创造出来的,没有不坏的。包括地球、星球都得坏,只不过年头长短。所以经书有:唯有虚空不烂。佛性就像虚空一样,它没有对待,所以它不会坏。那我们修啥?我们就修这个不坏就完事了呗,是不是?这个坏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去保留它,拼命去护持它,没有意义。那个身体本来就是个拖累,本来就应该扔掉的东西,我们去维护它,就没有意义。
有个黄龙诲机禅师对道教的吕祖就说,说他是守尸鬼,拖着那个身体的鬼。经过黄龙禅师一点化,吕洞宾就开悟了,最后发誓护持佛法,有这么个故事。就是说你想维护这个世界或身体不坏,那你就是一种什么呢?拖尸鬼,没有真正地解脱出来,你也没有获得最安稳、最究竟的涅槃,没有的。所以我们不要再去跟这些东西较劲了,我们知道了这种生灭只不过是一种幻相的时候,我们追求最真实的东西,你说你何乐而不为呀?是不是?
(编者注:《五灯会元》卷八记载,吕洞宾为京川人,在唐末三举而不第,一次偶然机会,在长安酒肆遇到锺离权,授以延命术。自此以后清闲修道,其他人无法测量他的心情。他游庐山归宗,在钟楼壁上书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后来途经黄龙山,见此山上紫云成盖,怀疑异人在此,就进去想看一看。
这时正逢黄龙诲机禅师击鼓升座讲法,一见,知道是吕洞宾前来,想要接引他,于是就厉声说:“在此座傍有前来盗法的人。”吕洞宾于是走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你说这是什么含义?”意思即我已经修到这种境界。黄龙禅师骂道:“你这守尸鬼。”吕洞宾很得意的说:“奈何我囊中有长生不死药。” 黄龙禅师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意思即使你的寿命活到八万大劫,最后终究还要死亡。
吕洞宾认为黄龙禅师在讽刺侮辱他,于是就用飞剑去刺黄龙禅师,但剑不能前进。吕洞宾知道黄龙禅师境界高深,于是礼拜求其指点。黄龙禅师反问道:“半升铛内煑山川我先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黄龙禅师于是嘱令他善加加护。)
所以我们不要追求这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关键是我们对境界的态度是不是“其心不动摇,安稳无忧垢”。如果是这种心态,那就是最吉祥的。活着是这样,生活最吉祥;身体坏了离开这个世界,也是最吉祥的;事情顺利了我们也最吉祥,不顺利也是最吉祥的,这才是佛教的吉祥观。
为什么要讲解这个《吉祥经》?就是有人在讲一些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讲一些人生的世界观的时候,往往用生灭法、世间法代替佛法来讲,这就是咱们要讲解《吉祥经》的缘起。本来咱应该讲点《楞严经》啊,讲点别的东西,为什么要讲解《吉祥经》?就因为世间法不断地出现在社会上——出现在社会上咱可以理解,现在出现在寺院和居士手里,比如说什么《弟子规》等等。这些东西是什么呢?都是世间法,它不能给人们带来永久的吉祥和安乐,也不能让你修行佛法,而且对学佛人还有一种误导。
我们通过《吉祥经》就看出了它的毛病所在了,虽然都在讲善,有的人说“都讲善嘛”!善和善不一样,就像草和树似的,同样草也是一个种子,树也是个种子,但是树要长成了,它给人乘凉和做栋梁的需要。草呢?只能是起到草的微不足道的作用,它不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种性,不是一个种性的东西,硬要混在一起,鱼目混珠地要代替佛法,这不是危险的事情吗?这也是我们讲解《吉祥经》第二个目的。
什么是“何处无不胜”?在这个世界上,人人皆试图操纵他人,人们尽全力争取金钱、权力和地位,无非是为了控制别人。我们应该是征服自己更为重要。世尊曾说:“控制自我胜过控制世界,对世俗享乐的自制胜过全世界的财富。”这句话非常正确,控制自己胜过控制世界。当你控制自己的时候,你也控制了世界,甚至胜过控制世界。就是说内心变了,外界就变了。对世俗享乐的自制,胜过全世界的财富,全世界财富带来的快乐很低微,甚至还有很多烦恼在其中。如果你对世俗的享乐控制了以后,比给你世上任何财物都要好。
这个问题我们有体会。什么体会呢?比如我们行脚乞食,乞那个馒头,东家一块儿,西家一块儿,这个馒头看着挺脏的,有的已经干巴得不像样了,有的甚至有点坏了,有的是刚做出来的,等等,不一样。但是我们吃起来,最后变成什么味了?清凉味,哪回吃哪回清凉,这个就是不可思议的地方。
特别是九五年行脚时,有时候如果你越不贪心,这个食物越清凉。有时候那个食物乞得很好、很多,但是由于贪心所获得的一点食物,和不贪心获得不好的食物比,那个贪心获得丰盛的食物赶不上那个坏的食物、无所求得来的食物清凉。所以内心变化才是真正的财富。每个人应该试着控制自己的愤怒、嫉妒、傲慢、贪婪和其他缺点(贪、嗔、痴、疑、慢),需要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勇气、决心和毅力等。
假如我们能够克己,他人就会因此而信任和尊敬我们。世尊便是先征服了自己,再以他的慈悲和智慧征服了世界。因此,他广为佛教徒和非佛教徒所尊敬。人们必须了解自己才是自我命运的主宰者,自己的快乐和悲伤是自己造成的。因此,了解这点后,我们必须调整自我,才能得到宁静和值得他人尊敬的生活。
佛在《法句经·千品》中说:“虽在战场上,战胜百万人,不如胜自己,实最上胜者!”佛说一个人在战争中必须征服数千人为获得胜利,但是征服自我的人,方是最伟大的征服者。因为智者调伏其心,能够带来至上的快乐。通过调伏心,才能战胜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这里所说的智慧,并不是指脑瓜转得快、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也不是指在商场、官场、战场、考场打败对手,青云直上。这些能力只能叫才华或聪明,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智慧。佛教所指的智慧,是能够彻知人生真相、洞察世间本质的智慧。
我们应该获得智慧,不要往聪明上走,如果太聪明了,我们的智慧就会被障道。但是你过分地傻,说我就傻到底得了,吃饭我也不知道吃,走道也不会走,我就能得到智慧,也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要自我控制,不随着世间法走,而少思惟、少看、少听,也就是说正思惟,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这时候就能获得最吉祥。所以整个《吉祥经》就是让人们正确地控制自我,获得真正的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