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居士问一

来源:溯源网站  妙祥法师2015-05-09 07:55

◎答居士问一

一居士:阿弥陀佛!请师父开示,关于你说的天人五衰现象人间有没有?

人间也有,人在临终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的衰相,比如说各种的不愉快啊,或者身体的一种不净啊,等等的现象都会有的。

一居士:师父,你说那个天众的宝座,到时候他要死了,就坐不住了啊,那坐不住就躺着呗?(大众笑)

躺、坐、卧他都坐不下,他的福报已经享尽了。

一居士:那他离开天上了,然后就堕落呗?

最后他命终的时候就会堕落的。

一居士:堕落能到哪里去啊,根据他的修持情况吗?

根据他前生所造的业,也可能堕落到人类,也可能堕落到畜生,也可能到饿鬼道,这都不一定。

一居士:师父,不一定的话,比如他堕落到三恶道那还能不能回来了?

这个问题就看能不能遇到佛吧,遇到佛讲法以后,如果能修起正念,他可以不堕落。

一居士:不堕落,那假如说遇到佛陀,给他救了,那他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还是成佛?

这就根据他的因缘和对佛法的理解。

一居士:请问法师,假如说天人在天上堕落以后,根据他个人的因缘,应该到人间或者是地狱的话,是不是这里头有过去的因果关系?

这个问题就是个因果的关系,所谓的堕落和生天就是个因果关系。

一居士:请问法师,我的问题就是人死后冷冻和恒温有没有什么区别?

人死后身体冷冻和人不冷冻有没有区别?从身体感觉来讲是有区别的。但是人有定力了,他不会受这种干扰;如果没有定力,他会受这种干扰的。因为他的神识对身体的温暖度还有一定的留恋和一种感受。

一居士:师父请问,在人间修到什么程度能到天上去?

这个只有到天上的人才能知道,(大众笑)这个佛讲的就是说……(被下一个问题打断)

一居士:师父,我还问一问,是不是修行人能到天上去,还有欲界做善事也能到天上去?

这个到天上一个是定力,一个是善业。和恶业相比,他的善业要大于恶业,或是说他的善业先牵引,牵着先行,这样会依善业去。

一居士:师父,比如在人间不修行,做善事可以到天上。如果信佛,假如说我修持得好,但是没到去极乐世界的程度,那到天上去的也有信佛的吧?

这个我没去过,不清楚。(大众大笑)我想修佛的人上天的太多了,因为修佛的人自律性非常好。虽然有的没修到去极乐世界这种程度,但是到善道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这个问题必须得有实证实修的人才能真正讲出来,没有实证实修,我们只是猜测,根据经典来说。所以我的回答只能作参考,不是我去过。(大众笑)

一居士:请问法师,像我们受了五戒,假如守得好的话,可以来世再托生人道,那么天道和人道它们是等同的呢,还是有一个距离?

守持五戒啊,这个上天和入地都是根据福报因缘。因为这个福报因缘从经书来讲,比如说《楞严经》就讲过,用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欲望的问题,它说如果欲望大,欲望在50%的时候就堕落在人道,人道是什么呢?立为人,横为畜生。如果达到70%就堕落到水族这一道,也就是水轮这一道,水族和水轮这就是两种说法。如果超过70%,达到90%就堕落地狱。如果少于50%,比如40%、45%或30%它就生天,欲望越少,生天的天位越高。

它就是根据我们思想的纯净程度来决定飞升程度。所以说生天也好,下地狱也好,都是与我们所造的业和我们思惟是否正确有关系。比如说老师这一行,经常教育学生,讲思想上的这种教育,不注重物质,特别在教育方面很尽心尽力,这样的老师一般死后往上升的机会比较多。何况我们学佛人,往往都是特别注重思想和行为,校正思想,远离贪欲,那自然就往上升。所以说不管是往生还是生天的机会都是很大的。

但这里有一条,学佛必须以持戒为根本。如果不持戒,想生天都是很难的。佛不说吗?持五戒得人身,如果不持戒想得人身都很难。比如说有的人虽然是在世间也做一些善事,但是由于没有严格持戒,他也不见得生天。要生天你必须把这个漏洞堵住了,就像一个气球似的,气球要漏眼儿它怎么能飞起来,是吧?这个气球要没漏眼儿,你打上点气,球就往上飞,这才能飞起来。戒是无漏的,所以持戒是保证,不管想生天也好,得到人身也好,往生西方也好,都必须以持戒为根本,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好,下面谁还有问题?

一居士:师父,我父亲现在是抑郁症,有点狂躁,不太正常,晚上不睡觉。现在还行,饿的时候知道吃饭,也知道回家。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让他的病不再加重,或者是能好转起来?我想用超度的方式,做过几回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请师父指点一下,我代他忏悔也可以。

我想问一下,你父亲多大年龄?

一居士:我父亲今年五十九岁了。

才五十九岁,年龄不大。你父亲是忧郁症,他有什么症状,比如说不爱出屋吗?

一居士:不是,他现在特别爱走,有时候晚上都半宿不回来,捡瓶子,捡垃圾卖钱。饿的时候他就知道买饭吃,思惟有时候跟正常人不太一样,想要打人。但还不是最重那种,要把他送精神病院,那人不就废了吗?我还不想那样,想用佛法让他好转。

像这种情况呢,我的想法:第一个,你给他诵什么呢?最好是诵《心经》和《金刚经》。一个是怕他产生一种幻相,或执着某一个问题,诵经来破除他这种执着和幻相。第二个就是多放生来增加福报因缘。第三个就是说,该治疗就得治疗,精神病院不是说去了人就完了,有很多的人到了精神病院,出来以后很好,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的。到精神病院无非就是控制一下病情,吃点镇静剂,以后慢慢好了就可以了,这个不是太难的事。

一居士:但是他不承认有病,给他买中药吃他也不吃。有时候他一走,吃饭吃药的时间就给错过去了。

这个问题只能是什么呢?一个是费心。另一个,比如把药品放在食物里,让他去吃。另外吃药的时间不一定非得到那个时间给吃,不一定这样。跟大夫商量,这个问题应该能解决,你父亲还是不算太重的。只不过他有一些狂躁和一种幻境,把这个幻境克服了,应该是很好的。

一居士:师父,我代他诵经回向给他,以他的名义做一些善事,回向给他的冤亲债主也可以吗,能减轻病情吗?

“冤亲债主”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佛教现在出现一个尽说“冤亲债主”的现象,会导致我们趋向附体、鬼神等等。这样的话,容易因为这种暗示又产生新的幻相,所以应该回避。你只要回向给他就行,叫他早日消除业力就可以了。

一居士:师父,刚才您说持五戒,三皈五戒,要是守好了就能成佛啊?

五戒要持好了,成佛有望。这五戒可以扩大,扩大到八戒、十戒,甚至无数戒,都是从五戒开始的。这个五戒要持好,这个人特别不容易。

一居士:但是有一本书,说是要想成佛,必须得受菩萨戒。

这个菩萨戒也得在五戒的基础上,因为五戒和菩萨戒都是戒,而且都是一体的。受菩萨戒首先得受持五戒,以后才有资格受持菩萨戒。如果不受五戒,直接受菩萨戒,这个可能性非常小。

一居士:师父,五戒持好了,一般来讲,这个成佛的问题不大吧?

如果五戒要持好了,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一居士:师父,假如说我愿意真修,但修行不好怎么办?我寻思要圆满自己的成就。可是就得日中一食才能成佛?师父,这算一个戒律呗?这个戒律守好成佛也行呗?守这一条也可以呗?

日中一食只是成佛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佛不光这一条,要是就这一条那我们都容易做了,是不是?得有很多条件,但这一条如果你不去做,其他的你也都做不到,那就更不用谈了。首先我们应该是能做到一条,就去努力做到一条。

一居士:这样用心地修行和念佛,用不用每天回向啊?

这个回向很重要,什么叫回向呢?我的理解,就是去掉我们的慢心,去掉我们的执着。比如说今天修行了,我们心里会生起一种什么呢:“啊,我今天修行了,我已经读得懂经了,我已经明白什么意义了。”他自觉不自觉就生起一种慢心,这就会障道的。

如果我们每天把修行回向给所有的众生,第一个是去掉慢心,第二个是我们提高自己无人相的这个过程。回向给所有众生就是回向给无人相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一关。倒不一定说必须回向,你不回向实际上也是回向。因为你读完经了,说我读完经回向给谁谁——不回向就不给了吗?不是那样。就像太阳似的,太阳会说我想照谁就照谁,他和我不好就不照了吗?不是那么回。是吧?

一居士:刚才讲到怎么守戒的问题,请师父开示一下,作为我们女居士,因为女人都是五漏身,由于受五戒,怎样能够使家庭和谐,然后还能够把戒守住呢,还不能犯戒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我这脑子不好使,有时你提两个问题我就能记住后面那个。

第一个问题,又能守住戒,又能家庭和睦。这个问题我想最好是参考一下谁呢?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佛在世时的一位大居士,有的说他是古佛再来,有的说他是什么什么化身等等。咱不管他是什么化身,就是说在《维摩诘经》里面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他对家庭是这么看的。

人家问他,说你如何看待你的家庭?他说:妻子是我的同修,父母是我的善知识,儿女是我的众生。他是这么看待的,所以说家庭的和睦都建立在学习佛法的原则上,这就好了。不能抛弃学佛的原则而要求家庭和睦,而家庭和睦必须在学佛的基础上,这么去理解,这么去互相帮助,这样的话既能学佛又能和睦。

一居士:我父亲已经走了将近三年了。有一次梦到我父亲的身体是半透明形的,他的上身是透明的,底下这肉与人肉一样,我想请问师父,现在父亲在哪儿呀?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这个确实不知道,因为出家人不能打妄语,这是一个。另外你做这个梦,不一定梦见的就是你父亲。梦见父亲是什么意思呢?父亲就是一个慈,慈就是代表父的意思。悲就是代表母亲的意思。就说明什么呢?就说明你这一段儿的修行有了慈悲之心,有了慈悲之心就会梦见父母。你梦见你父亲,说明你这一段儿或是这一天做了一个很好的事情,很有慈悲心的事情。所以才有这种感应,能梦见父亲,不是说你父亲如何了。我们梦中的图像往往是一种表法的过程,并不是说我梦见谁就是谁了,不是这个意思。

一居士:怎样修行才能让家人支持,在以后的信佛路上没有障碍?

对亲人的支持我是这么看的,我们今生得到人身不容易,我们不想今生就失掉人身,更不想来生失去了修行的机会。因为在一起必然是有多生的缘分,所以我们要把握住今生,同时把握住来生。怎么样去把握住呢?那我们就是一个信仰,奔着修行。只有奔着修行,才是大家真正的共同利益。不能看眼前他说什么,或是他不愿意什么,应该看到更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我们的原则。

一居士:阿弥陀佛!提一个问题,我看到佛书上经常说前三三、后三三,我不知道“三三”是多少数,请师父给开示,阿弥陀佛!

我也看到过前三三、后三三,究竟是什么道理,可能宣化上人曾经讲过,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你还得找个明白人问问。

一居士:不应该看父母过,但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但是现在可以改正过错的因缘早就不在了。作为女儿来说,怎样去帮助父母弥补这些?因为父母不学佛,我们怎样去努力地帮助他们?

最好的帮助,我们最彻底的、最究竟的帮助就是好好学佛,按照佛的戒律去做。我们精进去修行,自然就度父母了。所以佛讲“一子出家,九族生天”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是一个人很好地去努力修行,自然就把父母这块儿度了。

一居士:师父,我提的这个问题可能离题有点远,什么是末法时期?请师父开示一下。末法时期具体指什么,有的地方不怎么太清楚,单指佛法方面,还是佛陀方面,还是指世间法方面。

末法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时期就是末法时期。要从时间讲,从我们汉传佛教来讲,这段时间属于末法时期。但从南传佛教来讲,还属于正法时期,因为他说正法是一万年,而且现在还有证罗汉果的,所以他说是正法时期。

所以末法时期应该怎么理解?我是这么看的,什么是正法时期呢?就是正法时期守戒,像法时期注重禅修,末法时期主要是在念佛。所以说根据我们修行不同,出现不同的三个时期。如果我们现在能够严格持戒,不但念佛还坐禅,这样的话我们就是正法时期。

这个时期,没有时间限制,而是根据我们的修持来衡定正法和像法。所以说我们修行一定要抓住戒律,这样我们就回到正法时期去了。如果我们不守戒,单纯就是念佛啊,或是去诵诵经,或是烧点元宝这些乱七八糟的,这就变成了末法时期的现象。

我们应该什么呢?追求正法,正法时期。佛讲末法就是让我们警惕末法,不是说把我们这个时期给定义为末法,佛没有这个意思,说:将来你们的生活就是末法时期了,你们没有办法。佛讲的目的是让我们警惕,让我们把这种现象转为正法,这是佛的悲心,我是这么理解的,并不是讲这个时间相。虽然这段时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努力,把这个现象纠正过来,改变过来。每个人都努力,我想这就是正法时期,应该这么看待正法、像法和末法。

一居士:师父开示,我父亲死了,自己每天把《地藏经》念一遍,一直念到四十九天,有效果吗?

有没有效果并不在于《地藏经》,在于你是否真心。如果你要真心,不打妄想去念,你哪怕念一句它都有效果。有时候你不是真心,尽打妄想,别说四十九天,你念四十九年效果也不大。所以念经有没有效果的标准,是根据我们妄想多少来决定的。

虽然你父亲死了,你给念《地藏经》也很好,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产生幻觉。最好的办法,我想在念《地藏经》的同时,念念《金刚经》和《心经》,这样可以避免老在《地藏经》上疑神疑鬼的。老去观察这些东西,我们的心会产生不净,念的效果反而不好。

一居士:在念经的时候会出现经里面的各种景象,请问法师,您说这些景象是自己的幻觉呢?还是自己的妄想?还是自己的清净心现前而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师父开示。

佛讲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管你是修的有了定力,出现了境界,还是打妄想,观想所出现的境界,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因为我们想修佛,一直想修到什么程度?直到成佛为止。所以说不管出现哪种的现象,我们都不应该住在这里。

当然了,这里有可能是你打妄想而出现的情况,比如说“我想象一下”,有时候想象也会观出一种相来,这种相是非常危险的。有的在读经,读得很用心很有定力,出现了一种境界,比如说闻到一股香气,或看到一道光,或是看到一种景象。这种相也是假的,但是这种假相说明你有了修行的定力。有了定力,这是好事,但绝不能以这个为修行的一种标准,不应该住在这里,应该不把它放在心上,继续修行就可以了。

一居士:世间上有中午、晚上、早上一天三顿饭,可是佛家也可以吗?

佛家怎么地?

一居士:佛家有午吗?有中午啊?有早与晚啊?

有中午,也有早晚。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这事我还没弄明白,我看一本书上写:“佛家无有早与晚。”为啥?我说:“师父啊,咱过午不食。”有的师父说:佛家有午吗?有中午吗?有早上有晚上吗?一天都是一样的。不像世间人分早上晚上吃这三顿饭,他说佛家没有中午。

那我就不太知道他了,因为我是凡夫,我是这个地球的人,所以还知道有早中晚。因为时间相我还存在,可能你说的这个人已经穿越了时空,所以说没有早晚。那个我不太清楚。(大众笑)

一居士:师父,释迦佛在世的时候靠托钵生活,这个光碟我们也看了。但是现在我请师父开示,当时释迦佛在世为什么就得托钵?我是这么想的:第一个,是不是他们生活没有一定的保障。第二个,是不是他给众生一个慈悲布施的这种机会。第三个,是不是他们有一种苦行的身教。请师父开示。

就是说出家人为什么要托钵?和财产、和吃饭没有关系。因为什么呢?出家人要淡泊世间,不再对世间有所挂碍。所以说托钵他就断了世间的缘,这是第一个。另外呢,他用托钵的形式来修持自己,降伏我慢。现在都说降伏我慢,但是哪有一个能真正地降伏我慢的方法?不可能的。

刚才你们大家可能看过碟了,你看到那儿去乞食,人家给你或不给你都是人家的自由,你没有任何理由去要求人给或不给。所以这样的话,不管你是高兴或不高兴,都能把你的心伏住。乞到食物有乞到食物的法喜,乞不到食物也有法的教育。所以说,这个托钵是降伏我慢、修证无我最好的一个方式了,这个方法是最殊胜的。

不光是释迦牟尼佛托钵乞食,包括过去无数佛都托钵乞食。也就是说今后不管物质发展到什么程度,出家人都应该托钵乞食。你看佛有大定力,有大智慧,一白毫光就够整个宇宙修道人用的,何况这点出家人了。所以说,吃的食物是没有问题的,主要这是一种教法,这是佛陀的教法。而且是能够放弃对世间贪恋的一种教法,更主要的是用这种教法还能度很多的众生。

比如说有给的或不给的,见到僧人的面,他就会对僧人产生一种新的认识。由于这种新的认识,不断地了解佛法,最后得到解脱。所以这个教法是佛陀的教法,是非常殊胜的。所以我们这个《吉祥经》刚一开头,就讲了佛托钵,第一句就讲托钵。什么叫托钵?托钵就是法。

一居士:请问师父坐禅坐到空寂的时候,应该怎么修?

坐禅坐到空寂的时候应该怎么修?真正坐到空寂的时候你就不修而修了,不存在一个你去人为的想修什么或动什么念的问题。既然空寂,空寂就是智慧,那时候自然就有智慧去修,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所以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就怕你做不到空寂。

一居士:什么是“住在无住处”?

这个“无住处”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意思。因为佛住在哪儿?就住在无住处。有的说佛有住处,这就说明你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所以佛住在无住处,一般这句话是禅宗所用的话。

一居士:什么叫心行布施?

什么叫心行布施?如果你的心不打妄想就是心行布施,就像太阳似的。太阳什么想法也没有,每个人都得到了光芒、光明和温暖,这就是心行布施。

一居士:常事于可事,是为最吉祥,什么意思?

这个等到具体讲到了再说。

一居士:观身不净,观法无我,详细讲讲。

这都是以后要讲的啊。

一居士:善恶是自己造成的,为什么?

善恶为什么是自己造成的,善和恶之间它也有标准。因为符合了究竟的真理,它就是善;如果不符合究竟的真理,甚至诽谤究竟真理,那就是恶。为什么是自己造成的?别人不能给你造成,因为善恶在你的身上,换句话说谁吃饭谁饱。

一居士:什么是以戒为师?

什么是以戒为师,刚才已经讲了,佛走了以后,必须以戒为师。什么是戒?戒实际上就是佛,佛就是戒。佛在世的时候,听闻诵戒,佛都要步行去。佛告诉很多的大阿罗汉,你们不允许用神通去听戒,都必须走去。所以佛当时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以戒为师,以什么戒为师?是以佛戒为师,绝不是世间戒,更不是外道戒,这一定要清楚。因为世间戒不能作为我们的师,它有很多的邪知邪见存在里面,所以是不正确的。

一居士:已受五戒了,犯戒后可否重新受五戒?

这个犯戒看它犯到哪一部分,要犯到根本戒,得忏悔清净以后才可以重新受戒。

一居士:请问法师,给已故的亲人或祖先、冤业烧纸是否可行?

这是不正确的。已故的亲人和祖先,我们怎么来思念他,而且让他们得福得乐,得到现世人给他们的回向?应该是按照正确的方法,一个是念经、念佛,更主要一点是念戒。有受菩萨戒的可能知道,亲人走了,最好给他诵菩萨戒,这是最为理想的。因为这个戒律对度众生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彻底,而且是众生最能听进去的。

过去我曾经遇到一个学佛人,这个学佛人什么都说,非常执着。哪个法师他都敢谤,哪个人他都敢讲,毫无顾忌。后来我就不给他讲这些事,我就给他讲戒律。当我一提戒律的时候,他哑口无言,什么话也不说,脸色马上就变回来。过去那种争斗、好强、嗔恨的心一下就平息了,那时候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戒律就像万里长城一样,任何人都不可能越过。所以说,我们应该给已故的人诵戒、念佛,这样是最理想的。还有放生,这都可以。

一居士:请问法师,您刚才说给已故的人诵菩萨戒,假如故去的人要是信佛的话,就像您刚才讲的那个人,什么样的法师都敢谤,当他听到师父给他讲了戒以后,他马上就知道了。那么假如说这个人要是不信佛,他故去以后,儿女再给他诵菩萨戒的话,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所以说这个问题,表面上诵的是戒文,实际上是心。只要你诵戒的心刚一出来,他就已经得到利益了,何况有经文再一讲,他就获利更多了。刚才我讲的那个学佛的人,他特别执着。我还没给他讲任何条文,就给他讲戒律是这么认为的,光说“戒律这么认为”的同时,他那个脸色一下就转过来了。就“戒”这一字对他来讲就有很大的摄受力,所以说不可思议就在这里。如果我给他讲了很多的戒文,他明白了,我就不会说这话了。

一居士:师父,我家有一个亲属,癌症晚期,实在是没有救了,佛法还有没有救?

癌症晚期有没有救?作为我们来讲,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努力一分,因为癌症病人他也是福田,我们不光是救他,同时也是在救我们。所以我们对癌症患者要有信心,也是对自己有信心,应该是努力去救。至于他今生的寿命什么时候了结,那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尽心尽力,而且让他多闻佛法,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一居士:《金刚经》里边说四生,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化生弄不清楚,请师父开示。

化生就是随时变现的意思。

一居士:师父,我想问一下妄语,好像经里并没有说妄语有方便之说。但是我看有很多做生意的,比如说开佛店的,他们把不是这种质量的,说成是这种质量的,那是不是犯妄语戒了?

这个方便哪,什么是方便?原则就是方便,坚持原则,不说妄语这是方便。如果说妄语是方便的话,那是不正确的。比如说开佛店也好,开什么店也好,不是那个质量,硬说是那个质量,那是犯妄语的,它不是方便。我们说的方便是真方便,比如观世音菩萨有真方便,文殊菩萨有真方便,释迦牟尼佛有真方便。我们凡夫有没有方便?我们凡夫的方便就是以坚持原则为方便。

一居士:师父,什么叫“借佛穿衣、指佛吃饭“?

“赖佛穿衣”,这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打着佛的旗号来养活自己。

一居士:如何对治嗔心?

对治嗔心好的办法很多,最好的办法,我们今天看碟都看到了,那就是去乞食。有时候你有多大脾气,人家也不给你,像轰鸡一样就把你轰出来了,甚至还骂你“骗子”、“少林寺的”等等,什么难听骂什么,就给你撵出来。那时候就是你有再大的脾气,也没有理由去发,是不是?所以说这个嗔心一下子就降伏住了,治嗔心最好的方法就是乞食。

再一个就是磕大头。磕头三步一拜,这都是非常殊胜的。你看满街是人,人家都高高在上,有坐车的,有步行走的,穿得很华丽。我们呢,非常低下,一步一拜,一步一磕头,这都能降伏我们的嗔心,都是非常好的。

再一个降伏嗔心的办法就是忏悔,用忏悔的方法。我们忏悔为什么有时候见效不快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忏悔时间过短。比如说大悲寺每年的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法会有个忏悔,为什么忏悔从晚上一直到第二天,要忏悔一宿呢?就是要不断地忏悔,这样的话才能入心田。我们平时在家没有这机会。

怎么样忏悔?你把所犯的事,写在纸上,今天看一遍,明天还看,后天还看,连续看它三天。看三天以后,再继续忏悔,再看三天,由于不断地深入,这个忏悔心它就会起来。第一天看的时候,觉得是犯点儿错误,我已经忏悔了,问题不大。第二天看的时候:哎呀,我怎么可以犯错误呢?第三天看的时候:我怎么可以这么做呢?那时忏悔心一下就起来了。所以说我们的忏悔往往就是时间不够,和这个有关系。所以说应该这么忏悔,这样对治嗔心是非常好的。

一居士:我不喜欢数字“4”,但是越烦越灵,这是为什么?

这个喜欢和不喜欢都是我们的心理作祟,它没有意义。因为你越是不喜欢就会越去观察它,越观察它,它就可能起到你所观察的——本来事物上,你越烦这个问题,越注重它,它就会随着你所做的事情不断地显现,所以你认为越烦越灵。这是我们执着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和“4”字没有关系。比如说你把“4”改成四圣道,四菩提,变成这个,马上就感觉到它吉祥了。你老往坏里想,所以它就变不吉祥了,就像我举例讲馒头的那个意思。(编者注:师父前面讲到馒头的好坏定义:“……你饥饿的时候馒头就变成好吃的了;你要是饱了,馒头就变不好吃了。究竟馒头有没有好和坏?”

一居士:持戒和赚钱有冲突吗?

这个问题看对谁说,在家居士持戒和赚钱有没有冲突?如果你持戒,正常的赚钱,将本得利,这是正常的,没有冲突。如果你想获得高利,超越了暴利,或是进行一种欺骗,这是有冲突的。因为它破坏戒律,有欺骗的想法。如果出家人持戒,那和钱就有冲突,碰一下钱就有冲突,绝对不能摸钱。关于这个问题,正好今天看了两个行脚记录的碟,明天咱们就看乞食的第三部分——金钱戒。

一居士:懒惰,怎么可以让自己勤劳得快一点儿?

这个懒惰是可以治疗的,如果你想修道,真心想了脱生死,那个懒就可以克服,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一居士:怎样观无常和自性?

这个观有几种,其中一个“不观而观”为观,主要是观无常。你怎么去观?应该细细地观。这个细细地观,我们往往从生活中就能观察到,但我们不去观察。比如说六祖就观察到了,六祖说了“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心动”。为什么他这么说呢?因为他观察到了,确实是心动。因为他有了定力,在他心不动的时候,幡也不动,风也不动。(编者注:公元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的一天,风扬起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的旗幡,寺中两个出家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而我们凡夫见到的是风也动,幡也动。六祖当时说“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这就是观察入微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观察到?也可以观察,比如说我们风天去观察一根草,一片树叶。如果你真正用定力去观,也同样可以观察出来,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去,以后可以这么观察。你观察到无常,就可以观察到自性了,这得一点点来。

一居士:晚上可以诵《地藏经》吗?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如果你平时诵《金刚经》,你可以晚上诵《地藏经》;如果不诵《金刚经》或《心经》,最好晚上先不要诵。因为你首先有疑神疑鬼这种想法,所以说容易想:什么晚上招来恶鬼了,又招来什么……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地藏经》是非常好的一部孝经,地藏王菩萨悲愿无穷,而且诵《地藏经》使我们心量更能开阔,反而能够使我们解决很多的难处。但是现在有人把《地藏经》当成鬼神经来诵,这就不正确了,本来很好的经,由于错误地指导,什么治病啊……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过去我从五台山走回来的时候,那时候晚上经常好念“地藏王菩萨”圣号,念的时候常常流泪。我在闭关之前,也是在本溪,有一天晚上,有一个要跟我出家的居士,现在出家了。还有一个师父上山去找山洞,很晚很晚没回来,天黑了,我很担心掉在哪个山洞里出不来啦,我就特意去上山里找。那大山很大,没法找,还有很多的树。

后来我就念地藏王菩萨圣号。念了不一会儿,就在半山腰出现一个手电筒,这个手电筒的光亮了,就往下走,一点点往下走。我一看就放心了,心想:这人不在这块儿呢吗?你看手电筒的光都往下走了。等了一会儿没下来,我就寻思先回去吧,就先回去了。等刚回到我住的地方,一看他也到了,我说:“刚才半山腰那个手电光不是你的吗?”他说:“不是我,我没在那个山上。”

这就是说,地藏王菩萨非常慈悲,给我们一些无畏的安慰。但现在有的人就不是了,把《地藏经》当成鬼神经去念,有很多人因为读《地藏经》而产生了幻听幻觉,甚至精神不正常。这都是对《地藏经》的理解有错误,所以你问晚上能不能够诵《地藏经》?说明你对这个问题已经有这种疑虑了,应该先诵《金刚经》和《心经》,然后再诵《地藏经》,这样比较好。

一居士:我已经皈依了,可是要常给家人做肉菜,可以吗?

就你不皈依也不可以,因为做肉菜必然要杀众生,众生是什么?那也是我们父母。你给父母吃肉,父母吃你做的肉他必然要结罪的,所以说不要做。怎么办?一个是方便劝化,多买点蔬菜,叫他喜欢吃一些素菜,好的素菜,这样慢慢引导;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自己脱身不做。比如说:“那没办法,他非要吃,我劝也劝不了怎么办?”你就把那个肉做糊了,做糊了不能吃,他以后再也不用你了,那就算拉倒了。

一居士:人在故去的时候,居士助念,请师父做佛事,还用不用再给亡人送纸钱?

这是不可以的,不可以送纸钱,纸钱不是佛教的行为,那是世俗和道教的行为。佛教应该避免这么做,佛教是属于正信,应该有正行。

一居士:修行怎样才能开智慧?

怎么能开智慧?就是严持戒律,你严持戒律就是智慧。戒律本身就是智慧。比如把五戒守住了,守得非常严谨,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有智慧。就算你自己没有思惟,但智慧也会常常现前的,这个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持戒不光是智慧,同样也是大神通。

一居士:第一个问题,居士可否参加道教法会?

这是不可以的,咱们三皈依里讲了,不皈依天魔外道,这个绝对不能参加。如果参加道教法会,你又去礼拜,这样的话,你的三皈依戒体就破了,这是很可怕的。

一居士:第二个问题,居士可否组织居士参加道教法会?

这是不可以的。因为道教好坏咱不去说,但是作为佛教徒,我们是不应该参加的,这个涉及到三皈依戒体的问题。

一居士:受戒居士,当有法师讲法,同时又有邀请助念,受戒居士应该怎么取舍?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还是以法师讲法为重。因为你的心念如果回向给需要助念的人——以听法这个功德回向给故去的人,反而有利益。所以佛法的利益在于法,不在于你去不去。你去也是念佛,你不去,用听法的功德回向给他,我想这个是一样的,以听法功德回向给他,反而更受益。

一居士:有人说书请多了不看压智慧,这种说法对吗?

佛教没有这种说法,书请多了应该看,以看为主,以流通为胜,这是应该的。但有些书,像工具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完的,它需要很长时间去看,所以这个和智慧没有关系。这就得根据我们个人的需要。

就像人有病似的,有的人就一种病,需要一种药,相当于他可以请一本书;有的人有十种病、二十种病,他需要二十种药,相当于可以多请几本书,来纠正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可以的。不能说书多了就压智慧,他看一本或看几本,这是随着自己的因缘。不然他想看书,这本书流通没了,你说怎么办?

但是注意一样:书要以流通为胜,这就可以了。

一居士:我把书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但孩子太小,把书的头页给撕断了,这是谁的错误?

那当然是大人的错误,是不是?(大众笑)因为你是他的保护人、监护人,你把书放到那块儿,孩子他不懂事,但你懂事。这个问题不应该问。

一居士:我家的邻居有位亲属有病,有一天我看见他,我说让他上寺院打个吉祥。然后他说我,你怎么学佛学得退步了?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这个问题,关于你说得对和不对,你得先了解他是一个什么因缘。他对打吉祥这个问题,可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做法,你给他讲,可能他认为你这种做法不究竟,所以他说你退步了。

应该怎么跟他说呢?比如他有病了,第一要对他的病情进行问候;第二让他多放生;第三求僧人给予加持,这样他就可以接受了。你说打吉祥,他可能想到:“啊,你又让我花钱。”是不是?所以他说你退步了,有可能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所以我们劝人上寺院也好,或是去学佛也好,一定要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说。在他不能完全理解佛教的情况下,避免劝人做和金钱打交道的事情。特别是打吉祥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寺院都收钱,变成一种买卖关系,这个是世间人很反感的。所以你这一说,他肯定要起反感的。所以应该注重对象,另外把它说清楚。

一居士:已经故去人的照片可以放到佛堂摆着吗?

这个故去的人得看是谁,如果是出家人可以放上;如果是在家人,最好不要搁在佛堂跟佛像摆在一起。因为故去的人终归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你跟圣人摆在一起他也承受不起,可以另放在一个位置。

一居士:怎样处理已故的人和家人一起合影的照片?

这个问题还处理它干吗?保存就可以了,因为终归是我们一个珍贵的回忆,不应该去掉的,保留就可以了。

一居士:以戒为师,佛戒包括什么?

佛戒包括无所不包,无所不括,世间和出世间都包括,也包括我们每个起心动念。所以佛的戒律,宗喀巴法师曾经讲过:佛的戒律,比丘戒是最清净的。世上所有的法,它是最清净的法。

一居士:居士可以学《弟子规》吗?

这是不可以的。《弟子规》属于儒教,是世间一个学说。如果你不是居士,比如小孩学点《弟子规》没有问题,教他孝敬父母等等事情,这可以,因为它是世间善法。一个居士受了五戒,怎么可以学《弟子规》呢?这就不是以佛经为基础了,而是以孔子为基础了。所以这是不对的,不可以的。

现在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这么做,甚至冲击着寺院,有的寺院甚至上早晚课还上《弟子规》,这是一种糊涂行为。包括过去一些儒教的人,他都不可能赞成这种做法,一看这个就是有点过分了。居士是不可以以《弟子规》为根本,为基础的。我们以什么为基础?以三皈五戒为基础,以《吉祥经》为基础,这可以。

一居士:听《弟子规》讲课,破戒体吗?

这个不能算破戒体,但是对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因为我们应该学习佛法,对佛法每天的熏修还不够呢,何况还要听这些。因为它终归是世间法,它和佛法是不相同的,有很多的问题是与佛法相违背的,我们不能去听。听后,第一个我们容易失去正念,另外给别人带来一个不好的印象——你看学佛的现在都学《弟子规》了,现在佛法已经快没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可能不是教主了。这就不好了。

一居士:学中医时会讲到《易经》,这算学习外道典籍吗?

学中医时会讲到《易经》,这不属于外道典籍。因为中医它是一种医巧,这个问题涉及到《易经》,可以涉猎,但是不要用心执着在这里面。

一居士:僧人可以给在家人做佛事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是不是说僧人去在家人家里做佛事?这个问题我看是这样的,佛事的功德分成三部分:如果在寺院做佛事为有功德;如果半路给做,次功德;在家做,功德最小。

僧人最好不要进入俗人家里,俗人虽然在这方面获得点利益,但是僧人容易被污染。再一个对僧人的形象不好。另外,居士对僧人的恭敬心也不到位,这不好。

一居士:如不收钱,自备斋饭可不可以?

上在家人家里做佛事尽量都不要去,何况收钱,那就更不如法了。所以最好是不要去,因为僧人就是修行,他不是做佛事的,做佛事并非是僧人的正业。

一居士:我在诵经时,前胸后背总感觉发紧,什么原因?请师父开示。

我不知道你诵什么经,最好多诵一诵《金刚经》,放松,不要老用意念去感觉,用意念去感觉就不好了。本来我们这个身体也好,想法也好,意念也好,都是空相,不要执着这个里面。

一居士:请问法师,什么是真忏悔?

真忏悔也就是说见光见华,是真忏悔。

一居士:比如对身边伤害过的人当面悔过,是真忏悔吗?

那只是忏悔的一个方式,真正的忏悔我刚才已经讲了。

一居士:八关斋戒是什么意义,在家居士可以受吗?

八关斋戒是在家居士的出家戒,也就是一天一夜,比出家的沙弥十戒只少一条“不摸金钱戒”。这个在明天的碟里都能讲到,可以看到。如何受?这个受八关斋戒有几个条件:第一个,八关斋戒必须是日中一食为斋;另外受的人必须是持满一天一夜;必须是受持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给授,比丘和沙弥都可以。

这个问题很难,咱们寺院准备给授。但现在为什么没授呢?因为在家持,就算给你授了,回去也就破了。所以说,受八关斋戒我想还是在寺院受好。因为这一天一夜不能回家,有规范地去帮助大家,逐渐地守住八关斋戒,你才能得到八关斋戒的利益。如果只有空名去受,实际上很难得到八关斋戒的利益。

一居士:如何理解经助念往生之人,身体不硬,变得非常柔软。

这往生人如何身体不硬,一个是本身的福报因缘,就是修行。如果修到一定的定力的时候,身体确实很柔软。曾经有一个能运老和尚,他活着的时候我见过。那是七十来岁的时候,每天到海滩去打坐,海风是很重很重的,但他每天都打坐。有一天他跟我说:“你看我这个腿。”他的腿一扒拉像面条似的,非常柔软。

还有一天他跟我说:“我已得暖相。”他说已经得到暖相。过去不是有四个加行,世间第一吗,其中有一个是暖相,他已经得到暖相。所以临终的时候——当时我没在跟前,听别人说的,三天三夜后,他的身体还非常热。确实是一种修持所得来的。

(编者注:按照小乘的修法,人在修行过程中,没有证得须陀洹圣果前,共有七加行位,前三位则称为外凡,后四位称为内凡,“外凡”即这个行位还属于在佛法之外的凡夫;“内凡”即修到这个行位已经正式进入佛法之内,但还属于凡夫,即佛法之内的凡夫,这种行位已经属于佛教所专有。“内凡”即暖、顶、忍、世第一法,也被称为四加行,四善根位,再向前即可以证得须陀洹果。)

那我们助念时有的人身体不硬,非常柔软,这能不能说明他得到暖相?这个不好说,也可能是念佛人给念得有所变化,还有气温的因素等等,也可能是这个因缘。究竟怎么回事,这个我说不清楚。

但是我知道,这个老和尚身体很柔软,确实是修禅定所得来的。平时他自己经常忏悔,有一次,我到他那儿去,他那儿也可以叫精舍吧。在小黑板上就写“尸罗”,那是九几年?九四年吧,我去了,他写个“尸罗”,尸罗是什么意思?就是戒律,那时候自己还在黑板上写戒律。

一居士:如何跟师父学禅修?

这个学禅修,首先看戒律,戒律要清净了,念才会正。这个一定要注意,不光要修禅定,同样要学戒律。这样的话这个禅定和戒律才会正确,以戒生定嘛,应该注意这方面。

好,刚才回答了这么些问题。时间关系,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