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与诵咒
二、参禅与诵咒
——选自《二〇〇二年为大悲寺僧众开示》
弟子:……诵楞严咒,诵完咒了,快到打坐时间我打坐,坐完以后咒也忘了……
就是打坐容易忘,诵咒它还能记住,一段一个劲儿……
弟子:打坐想打坐的事,不想其他的事……
所以这俩有矛盾的地方,但是有矛盾的地方又有不矛盾的地方。因为你打坐是为了求那个心,诵咒也为了求那个心。现在是为了记忆,是不是?有时候也得去打坐,打坐的时候你可以先背一段楞严咒,背完咒了以后,感觉这段行了,我再放下。这不一样解决问题吗?先这么样用功。
你比如,“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背一段,轻轻就背下来,然后就放下,这样还照样把坐打了。等到这个劲儿过去了以后,你心里再背几句,然后再放下,这也可以。暂时先这么处理,把这个楞严咒先背下来。
弟子:师父,那打坐是不是先放一放?
不是,打坐先别放。没有参话头,直接用咒,拿咒当话头去用。这样一个是利用打坐时背咒;另外呢,还可以把坐打了,在静中去背咒。你等到静下来、放下来了,妄想要起来,就背咒“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等妄想没有了,就放下,就完事了。用一段时间把咒背下来,再放下,不是一样吗?
弟子:那要平时的话,诵咒和参话头有没有什么矛盾呢?
诵咒不如参话头专一。参话头就盯住不放,“念佛是谁?念佛是谁……”把它盯住不放。这个咒它长,东一句西一句的,一会儿诵这句,一会儿诵那句。但是你要会用功它是一样的;要不会用功,有时候是特意为了把咒记住,它有分别心。但是也得适当地用一用,要不然你平时要参“念佛是谁”,那你背咒就背不下来了。参话头平时也得用功——你怎么用功?什么都得放下,用这个“念佛是谁”,最后甚至把以前学的东西可能都给忘掉。
我原先把《心经》早就背下来了,后来一参话头,《心经》想不起来了,背一半,那一半不知怎么的,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所以并不是说不会背,有时候就是忘掉了。
弟子:所以我有点那个感觉,比如参话头啊,不管什么时候都参,到时候就把咒给忘了。坐那参话头,最后参来参去,把楞严咒还背了几句呢,参楞严咒上去了。
这就是一个习惯性,有时候有的人认为参话头参一参啊,突然自己就念佛了,或是念咒了——得了,参话头不如我念佛念咒,又改了。
弟子:这还不是自己改的。
我知道不是。
弟子:念来念去突然就变楞严咒去了,念了几句感觉有点不对劲,怎么念上楞严咒了?
为什么呢?是你那个比较熟悉,所以产生的这种印象。但是你不能因为它熟悉就改变了。因为这个参话头不是哪个人定的,这些都是祖师大德通过这么多年修行得出的经验,而且有很多人都是在这上开的悟,所以才定下“念佛是谁”。是有成就以后,才认定了这句话,它不是说随便定下来的。你看别的话头——“拖死尸的是谁”,这句话虽然也有开悟的,也能叫人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没有更多地延续下去。现在主要是“念佛是谁”延续下去了,这个非常好。
像净土宗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延续下去了,别的没有延续下去。这都是一种经验,都是通过实际修来的,应该珍重。要是参话头,功课方面肯定要干吗(忘记),因为用功就是这样的。
但是你们主要的还是要把各项功课做好。参话头适当地要坐禅堂去参,平时功课不要丢了,因为你现在还没达到真正用功的时候。你真正用功,一旦用上功的时候,得有人保护你;另外,你戒律什么都得清净了才能用功。那因缘一旦起来的时候——那个开悟的因缘不是老给你的,我跟你说,一旦你错过了就失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所保证。另外,特别是魔业,因为戒律不清净去禅修就是魔道。我们现在修的——虽然我讲的东西大家能理解一些,但是离真正去做,我们还差得很远。
另外,有一些福德因缘还不具足,比如说帮助人、行苦行啊,这些都没做。你没做,不帮助人,不行苦行,到时候你真正有难处的时候——闭关、开悟,谁帮你?你没有这因果,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别人来帮你一把、推你一把的时候,但你平时太自私了,同样,因果它也不帮你。所以必须得培养福德资粮,平时你帮别人,到时候就会有人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这个是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福德资粮,平时一定要培养。
所以说,大家正常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维护常住去干更多的事情,常住就会在你正常条件下,再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帮助你。它都是因果的关系,要说穿了,都是在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