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教奉行无分别

来源:溯源网站  溯源佛教网2009-11-16 11:58

十二)依教奉行无分别

◎妙祥法师讲述

选自《二〇〇七年行脚前开示》

时间:二〇〇七年八月十六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学戒堂

听众:全体僧众

这个依教奉行对我们来讲,在修行中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为什么要依教奉行呢?因为我们的知见都来源于我们的想法——我们多生多劫积累的想法所形成的知见。这种知见,它与佛的知见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说这是很危险的一个地方。

在修行中,现在人往往都是在修知见,修什么知见?就是把这个世间的知见,有时候换个方式又把它巩固起来了。所以修来修去,没有多大变化,还在世间法里转悠。这个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可怜的,做了很大的努力,而往往修的是自己的知见,只不过换了个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知见破除,不要有自己的知见,没有自己的知见就是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并没有固定形式,说固定哪个是佛的知见,只要去掉我的知见就是佛的知见。

这个无我的知见怎么来获得?如果从一事、一事,有时候获得也很难。比如说佛定的戒律,有很多方面,但是有时候微细的方面我们可能就没有展开,就不太清楚了。那我们用什么来进一步地把这个戒律弘扬开,能贯彻到实际行为中去?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依教奉行,也就是听话干活。

有的人说:“师父,你这个依教奉行和听话干活,简直就像那个奴隶主似的,管奴隶的,没有自由。”是,因为这个依教奉行就是不给我们自由,不让我们生起一丝一毫的自由。因为如果给了我们的知见自由,它就会顺着这种方式任意地发展。所以不给它任何的机会,一点机会也不给它,不管好的坏的,都不给你机会。

我们的知见有时候会打着好的旗号来破坏佛的知见,比如我做这个事情,“我这个是对的,我的想法是对的,我的心是好的。”它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不断地发挥自己的知见。我们在修行佛法中,有时候往往就被世间法迷住了。“你看他做的善法,这对呀,这不挺好的吗?”但是你不知道,它不是佛的知见,所以他修来修去又从原地踏回来了。有的稍好一点,也就修了人天福报,但和了脱生死没有关系。所以说,我们要想了脱生死,首先就要破除我的知见,不管好的坏的都要破除,毫不留情的破除,一丝一毫也不允许有。

有的人说:“师父,是不是太狠了,允许我们点自由吧?”一点自由都不给,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就什么知见也不给。说我打坐念佛,一切知见都不允许有。这样的话,把我们所有的知见灭掉了,你才会显出佛的知见。如果有了一点知见的存在,它就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就会反扑过来。这个事情跟大家讲,应该引起注意。

我们修行佛法就是想破除自己的知见,用哪个方法最好呢?我们把戒律总结一下,最好的方法还是依教奉行。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依教奉行,不要挑对和错。我们修的不是世间的东西,我们应该修这个内心。内心依教奉行了,在世间上可能有所损失。比如说这杯水不合适了,师父说:“把它倒掉。”你想:倒水多浪费啊,这留着浇花也好啊,或是别人喝也好。是,你光看到浪费了,你没看到你心里的污染,那个可厉害了。所以得毫不留情的、迅速的把它丢掉,不能有任何知见,认为它好或坏。我们注重的是心,虽然我们损失了水,但我们保住了内心的这片清净,这是我们的根本。不能因为小利而失去了真正的利益,因为我们出家了,不可能去做很多的坏事情,所以得注意小利和大利的问题。特别是这个小利和大利的互相争夺,那是很激烈的。有时候我们往往不认识这个问题,一到具体事物,往往就以利来衡量我们的心,这是不对的。

我们必须以心易物,不能让物易心。你不能让物来支配你,必须用心来支配你,这是很重要的。要轻物重心,重视这个心。这样的话,我们才知道心物是一致的,不是两个,我们往往把这两个对立地看待,那是错误的。如果你对立的看待,它就会重物轻心。

如果你明白心物是一致的,你会重心而且并不排斥物,但是也不被物的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有我们这样不断地舍去财色名食睡,我们才能获得这个心。这个物就是财色名食睡,所以我们要在这个上多下功夫。这个功夫怎么下?就是依教奉行。这个依教奉行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

一个依教奉行,最起码的我们感觉到少了很多的烦恼,麻烦也少了,也不用操这么多的心,很自由的事情。好像是捆住了,实际上是给我们自由,没有任何物质能捆住你,也不允许任何的思想和任何的烦恼来捆住你,就是依教奉行,不再分别了。本来既轻松又愉快,很真实的,但我们内心的习性就不服气,它要反复地发作。“不行,这不对,这哪对?他怎么可以说我呢?他怎么可以批评我呢?他怎么叫我干这个?他怎么不重视我呢?师父怎么又不搭理我了呢……”所以我们有时候就会在这个分别心上生起很多的烦恼。

我们想把一个事情弄明白,这恐怕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弄明白,这个时候我们就耽误了很多的修行,时间不理我们。你克服一个知见恐怕得克服几年才能明白,有的甚至克服到头破血流才明白一个事情。“哎呀,我错了!”当你知道错的时候,其它的知见已经养成了。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增加了很多的矛盾,这就不合适了。

所以我们得抓住一个宝贝,就是从时间上、从质量上、从各个角度来依教奉行。这个依教奉行特别的殊胜,不管我们理解或不理解,我们去依教奉行,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有的人是撞了南墙才回头,撞得头破血流的。这个头破血流暂且不说,你得耽误多长时间?甚至几年,甚至半生,甚至这一生。你应该知道,你为一个问题碰得头破血流后再回来,这个事明白了,那个事又形成了,这就不合适了。我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采取的这个依教奉行,它是无价之宝,就是当下解决问题。

鞍山有一个市长秘书,头几年来过,他看到这个“依教奉行,听话干活”。他说:“这就是赵州茶啊!”他给了这么高的评价。当时说得我也挺震惊,没想到这么一个领导级的干部,他对佛法有这么高的认识。因为我们容易听师父讲,讲过这些事情,怎么依教奉行。他看完了马上就说:这就是赵州茶、云门饼。所以说,咱们的特点也就是依教奉行,大家不要轻视它。

编者注:赵州茶、云门饼是禅宗两个著名的公案。有人前来请教赵州禅师如何参禅,赵州告诉:“喝茶去!”这就是“赵州茶”的来源。比如《赵州禅师语录》载:赵州见一僧问曰:“汝曾到此不?”僧云:“曾到。”州云:“吃茶去。”又问一僧云:“曾到此不?”僧云:“不曾到。”州云:“吃茶去。”院主问:“曾到不曾到如何都吃茶去?”州乃唤院主。主应诺。州云:“吃茶去。” 赵州茶并不是真让人去喝茶,而是告诉一切放下,一切都不要去想,当下就得到你的自心。禅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解释的,只要有所言说,就落了文字相。所以说:千言及万语,不如吃茶去。

而云门禅师常以“饼”来开示,此公案称为云门饼,与赵州茶并称。比如有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云门答:“胡饼。”(“胡饼”为胡麻所制之饼)云门禅师又常掂起一块胡饼考问学人:“是什么?”学人无论答是与不是,都属于错误,此时只能意会,是无法言说的。所以说,无如一个胡饼吃却了事。

所以说,我们在行脚的过程中,就是依教奉行,不要有自己的想法。说:“我背着包,累了、沉了,师父你赶紧歇一会儿吧。”师父说不歇那就是不歇。“师父,你看我坐的时间长了,赶紧走吧,天快黑了。”师父说不走那就不走。他说:快下雨了,咱找个地方。师父说不行就是不行。什么都不以你为主,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在起作用,所以师父不能随着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走。本来就是一个修行过程,但由于我们不理解,而认为:“哎呀!出来真憋气。”实际上,不憋气你不会成就的,所以必须要憋气。

这个依教奉行在行脚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关,特别是背着大包,师父的脚还疼。“师父你要是脚不疼,说不定我们走得很快。”也未必,因为一切都在因缘之中。我脚疼也好,走得慢也好,它不是我想慢走,是大家共同业力所形成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埋怨也没有用。你埋怨只是自己起了分别心,你不知道师父就是你的一部分吗?就像蛇似的,前面有个头后面有个尾,你是尾,我就是那个头,实际上两人都是一个,这是一致的。

所以说,在行脚过程中也好,在平时也好,不要起任何分别心。我们只有不起分别心,我们的心才会去掉自己的知见,所以我们要在去掉自我的知见上下功夫,一定要从这开始,别的路你是走不通的,你走啥路也不行,目的都是一个。比如说坐禅,坐禅我们叫静虑,为什么呢?就是去掉我的知见,不要有“我”的想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去掉。

六祖曾经说过:不思善不思恶。就是善恶都不允许思。你有思,思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思就是世间法,就是生灭法,就是妄想,就是无明,所以不允许你有任何思。当然了,我们在坐禅时可以这么用功,我们一旦不坐禅的时候,我们的功就用不上了,特别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做,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关键。不要把这个禅定荒废了,死在这个坐禅上要用在日常的所有事情上。特别是人事上更得用,我们最大的斗争可能就是在人事上的斗争,互相之间的斗争。你说一句话我说一句话,你这种看法我这种看法,这是我们最大的弊病,必须在这个上面用功。

禅定禅定,不是你坐禅就是禅定,是通过坐禅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定力和悟性,再把它用到实际中去,来破除我们的幻相。我们不能老上当,应该把这个禅定用在当下上。就是说,在每一个起心动念上都要破它,逐渐地破。为什么在当下破?因为一个念头有无数个刹那,不在刹那上下功夫,你永远破不了无明。但是我们抓不住这个,那我们就抓住粗的,在我们每个念头上下功夫,念破了,刹那就会逐渐地停止,逐渐地减慢。它减慢了,我们逐渐地就抓住它了。(编者注:刹那,翻译为“一念”,经中说,我们一弹指之间,即已含有六十个刹那。又言: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

也就像参话头,我们参到前面去了,参到话的前头。什么是话的前头?就是无明刚要起来的那个头,就抓住它的头,一下子就把它抓住了。抓住它了,我们就成就了;抓住它,我们就开始不顺着烦恼去走。所以说,这个依教奉行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这个依教奉行就说到这里。

 

上页:依教奉行正知见
下页:依教奉行修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