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见对待念佛境界
以正见对待念佛境界(1)
◎妙祥法师 讲述
时间:二〇〇一年正月二十一晚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客堂
听众:一尼众
(问题没有录音,大致问的是人在念佛时,耳听见虚空有念佛声,这是不是好现象,是不是耳在念佛?)
耳朵只是个摆设,它并不能念诵,也不能听。耳朵能听的是你的声尘,是你的分别心,知道吗?我们现在能听和所听都是分别心,这很正常。有时候这面念阿弥陀佛,那面能听到,这是好现象,互相的,它有时候能感觉到声尘的作用。能感觉到声尘的作用,这时候已经是六根回收的过程了。
一尼众:师父,你说念佛那里头都是心来反应的,也不是说耳朵能听到声音哪?
你那个所谓的“心里念”(指妄心默念)也是声尘,不是心里念(指真心自念),也是声尘。
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吧?你在嘴里念,这是在加工,靠嘴巴去加工(指出声念)。而有一种呢,不念还在念阿弥陀佛呢,它就是不念而念阿弥陀佛,那面念诵与这不一样。你那是用嘴念完了在心里念,所谓的“心里念”就是在这个位置念(即在心里默念),实际上是一种用功的方法,并不是说你心里念阿弥陀佛(指不念而念的真心自念)。
一尼众:……耳朵听什么东西,时间长了再坐一宿的话能不能跑偏?
不是,是你没解释明白。不解释明白,大部分都跑偏,不解释明白反而跑偏。好东西来了,就像一杯水,既要解渴,但是你不能被它噎死。但你也不能因怕噎死而不喝,是不是?好事情你必须得懂得它的缘来,为什么来的?来了好的方面是从哪块儿来的?执着了会产生什么弊病?这两方面得同时处理。如果单独处理一方面,都是毛病。什么叫魔?就因为处理一方面。比如有人说,这个水是毒药,不能喝——这就是病;这个水呢,“随便喝”——这也是病,这两个都不行。你必须把它处理得——中道义,离开那边的执着,也离开这边的执着,两边都不执着。既是魔障,同时也是他用功了,你两个问题都得去看。
一尼众:……
哎,肯定用了,而且你说的那个虚空听和耳边听实际上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大和小的问题。有人说是虚空念,有人说是耳边念,它俩是一回事,并不是两个。
一尼众:我认为虚空念就像咱念佛、参禅,心静到一定程度,宇宙的一些事情,能知道,甚至能听,认为这就是在神通上,自己也没有去追求,没有干吗,是自然心静才能看到、能听到。像是有人给我打电话,跟我说有人在耳边念佛,在耳边怎么地……甚至在睡觉时,就有声音告诉“快起快起,到点了。”
你这个呢,我的看法,你这种判断不对。它俩是一个问题,只不过大和小的问题,层次高和低的问题。
一尼众:他们都以为那是追求的。
不是,你想追求也追求不来。另外,有的情况是追求养成的习性,养成习性了,这是另一回事。而且呢,就是耳边念佛或是哪儿念佛,不是说自己故意的在那边拼命地追求,最后得来这种感应。但有的是拼命追求来的,这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有时耳边出现的东西,或是虚空出现的东西,或是脑后面出现的东西,或是心里出现的东西,和你打坐静到一定程度了突然出现的东西,它是一个东西,不是俩。你以为“啊,我打坐这个就不是了,耳朵听不是”,而且认为耳边所出现的就是错的,这种判断不对。
有没有追求的?有追求的。不断地追求啊、感受啊。比如说有的人老爱打哈欠,不断地打哈欠,追求这种感受,老追求这种状态,最后养成的这种惯性,“哎呀!”浑身一哆嗦,这是他自己追求养成的一种习性,这是假的。一般的情况下,比如打七,突然出现了这种现象,它不是追求的,而确实是定力来的,和你那个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是什么呢?有的是坐,从坐上得定,有坐三昧和行三昧,这都不一样。比如用耳朵,他能从耳朵反映出来;用眼睛,能从眼睛反映出来;用鼻子,从鼻子反映出来;用舌,从舌反映,都是你六根回收的过程。
所以说,为什么你们在这方面给人解释不清,有时候就造成了误会?一个人在修行上为什么不进步呢?有时候棒子打得太狠不行,棒子打太狠了就把人伤了。好的方面不给指出也不行,坏的方面还必须得把它克服,也得处理。这两方面都得处理,处理过偏了还不行,必须得实事求是的处理,还不能说得过狠了,说“你已经得三昧了”、“你那个是个魔”,这都得加小心,都不能硬说去。
因为啥呢?如果你要是过分说了以后,不符合事实的话,你就把这人伤了。伤了以后,甚至多少年都抬不起头来。要是说人家“你这是魔”,因为这句话甚至最后他不能修道了;或是你说“这人得三昧了”,这都不行;或是说“你现在如何如何”,都不行;或是说“你不要执着”,那都不行啊。
这话都不能随便去说,而且你必须把好的给人指出来,坏的给人指出来,到什么程度了,基本上差不多少,不能出大格。而且不能伤人,还能让人更好地修行,这才行。否则的话,我们在这块儿就没法指导众生。有时候为什么要有正见呢?正见就是说无一切邪见,不偏不离,最后达到那种——虽然把这个问题指出来了,指出你的好处,同时还得指出你这是一种虚幻,指出你那种东西实际上不是究竟。还得指出你这里是功德。
一尼众:修行中,当自己有什么境界了,可以当任何人讲吗?
不当任何人讲,这就得分是谁了。比如说宣化上人曾经讲过龙的故事,是不是?他是教化众生,这可以讲。有的人可以跟师父讲,因为师父能给指导,这可以。有的人就是为了炫耀自己,到处跟这个讲,跟那个讲。或是不炫耀自己,但过多地跟大家去探讨,有时候都是一种弊病。
你得看你起的什么心,如果起一个慢心或名利心,或想受到别人称赞的心,这都不好。有的人有了境界他不知道,他以为是魔呢,他到处给人讲:“你看我那天修得不好……”——哎,今天还是哪天?本来这人是得个好境界,而他不知道,跑这儿来问了,说“我得了什么什么”,意思是中了魔了,如何如何,跟我讲。我忘了具体是哪天了,反正有这么回事。后来我讲:“你这是好事情。”跟他讲完以后,生起欢喜心了,走了。
还有打电话的,说耳朵嗡嗡响的问题。他到别的地方,给他解释——比如说,耳边有声音,就是响,然后有人给解释,说“你当时动了个念”,正好那工夫确实动了念,“动念以后所产生的,所以你这就是一种……”意思好像是一种类似魔业的这种现象,应该忏悔啊,怎么怎么地,告诉他是这样。实际上整个就把这意思指导歪了。
因为啥呢?他已经动了念,确实他那时候动了一念,但不是因为他动了这个念的因缘导致耳朵响。只不过是那个动念的时候,是因为要发生这个事情的前兆,所以这个念要起动,并不是这个念给造成这种现象,这个是必然要发生的现象,所以他不理解。
而且对这个声尘产生了一种怀疑,认为这是个魔。然后我就问他,我说:“你是耳朵里头响啊,还是耳朵外面响啊?”他说不是在耳朵里头,而是在外面。我就给他讲了一下,后来自己放下了,挺高兴。所以说,一旦给他说错了,那都不行。就是这个解释的人,不但要给对方解释,同时解释完了这个事情,还得把这个事情空掉——这个东西虽然有好的一面,但还只是清扫灰尘的一个过程,还得直接给他带到大乘佛法里去。就这点,为什么有时候误人就在这块儿呢?如果指导不正确,就把人误了。
以正见对待念佛境界(2)
《二〇〇八年为居士随缘开示》
一居士:我在五年前修行的时候,只要我双手一合十,想哪尊佛,我就有感应,念佛的时候也有感应,不念的时候我的耳边也老响。请师父开示这个是好是坏呢?
这个耳朵响有两种:一个是生理现象;一个是如果打坐,老观察外面的这个声音,它也会产生一种……
一居士:打断师父说话,我的响是念佛的声音响,它也念佛,有时候我没念它就念上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一个人蹬自行车,蹬到高处了以后,往下坡走的时候,你不蹬它也转。就是说你念功到一定程度了,像下坡似的,你不蹬它也转。如果你要是几天不念了以后,它就不响了。
一居士:师父,近三年我每年都住好几次院,住院期间我不能拜佛了,也不能念佛。身体好一点我也念佛,但念的次数也少了。所以现在我要迎头赶上,我有这个心愿,一定要让西方极乐世界我那朵莲花开得更鲜艳,不知道我那个阶段没有好好地念佛,那朵莲花是不是枯萎了呢?
这个莲花不在外面,所谓的西方就是你自心,你心里清净了这才是真的,不要考虑说“我西方种一朵莲花”。西方在哪儿?就在心里。不要追求这种相,我们老实念佛就完了。我们只管因不管果。你只要是修到那地方,自然它的果实就成熟了;你修不到那地方,你强求、幻想,这都没有用的。
一居士:我家有佛堂,我上香就打开念佛机,有时候我不上,我那孩子就给上香,上香的时候也是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然后他过后就跟我说:“妈,不上香,在别的地方待着的时候,耳朵里头也听着‘南无阿弥陀佛’,那念佛机的声音。”现在孩子不敢上香了,他不上就听不着佛号,所以他不敢上了。
上香是好事,为什么要上香呢?因为佛菩萨是圣人,他已经了脱生死了,超出三界了,所以说他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上香的目的就等于发了一个愿:我要把佛菩萨的相印到心里去,我要跟佛菩萨学,要成为佛菩萨。所以说它能纠正我们心里的恶念,比如你想骂人,一看到佛菩萨,这个嘴就张不开了,不能骂,知道骂人是错误的,是不是?所以佛菩萨的功德就能纠正我们很多的错误,所以我们要给佛菩萨上香。
所以说孩子上香以后呢,会产生一种清净心。因为你放了一个念佛机,所以他听到以后就种下了这个因了,平时有时候就会听到这个音。为什么平时能听到音?这是根据我们声尘的变化。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耳朵都会产生很多的声尘。如果我们心里清净,听到的就是佛号,这是一种。有的心里不清净呢,比如好打麻将,他不管听什么声音——炒菜声音也好,或是其他声音,或是人说话,在他听都是打麻将的声音。这跟自己的习性和熏陶有关系,心里清净听的就是清净的声音。
所以说孩子能听到佛号声,他因为帮助母亲上香了,而上香得到益处了,所以说应该是个好事,应该告诉他。
一居士: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打哈欠、流眼泪。
为什么打哈欠?就是“阿弥陀佛”属于一种正气,但他心中还有一种不正的念头,所以在互相有冲击的时候,就是用一种清净来换出他不正确的知见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哈欠呀、流眼泪呀,或是困倦哪,这种现象。你要他打麻将他肯定不困,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要是念经他就不行了,马上就哈欠连天。每个人都有这种现象,刚学佛都有,但是如果你能够坚持下去,很快就克服下去,就好了。
以正见对待念佛境界(3)
选自《二〇〇九年二月初三为居士随缘开示》
一居士:念佛的时候,胳膊、身体全都不自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就是念佛的时候胳膊不自然,不得劲儿啊?
一居士:对。
不念佛的时候觉得挺好?
一居士:也不见得,一开始……
念佛的时候有这种现象啊?
一居士:平常也有,念佛的时候也有。
怎么不自然?是觉着麻木啊?还是沉啊?
一居士:也有麻木,也有沉。
你是念佛时间长了这样?还是短时间是这样?
一居士:念佛时间要是长了,确实有一种累的感觉,再一个好像是一种压力,也不知道是什么?总而言之就是累。另外,我想在这儿呆两天。
呆两天做什么?
一居士:我就是想念佛。
咱们这儿不是念佛的地方。居士在这儿就是护持道场,干活的地方。咱这一般不给提供这个条件,来这里都是发心护持三宝的。像你那种条件可以到居士林啦,到这样的地方可以。
你说念佛的时候身体特别难受,有时候考虑考虑是不是生理的原因造成的。再一个,如果念佛时间长了,手摆动比较小,它也会发生、产生沉的感觉。但是像你说的周身都非常疼痛,是不是有什么意念力所引起来的?念佛不会产生这种周身的疼痛,就像太阳似的,它不会给你带来痛苦。念佛是心里清净了,生理同样也跟着清净,所以你这是不是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引导所造成的?
一居士:那师父你说错误,假如说要是错误造成的,错在什么地方?
意念力。
一居士:什么是意念力?
什么是意念力呀?比如说认为有鬼神附体啦,有众生在我身上啦。造成这些现象,这都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另外想有什么物体在我身上起作用啦,或者平时练过气功,“哎呀,我一走这块儿特别难受”了,老在想,都会产生一些生理的条件反射。就是心理影响生理活动。
一居士:那应该怎么去克服呢?或者说怎么能改变呢?
就是多诵《金刚经》和《心经》,完了不要在乎这些事情,也多想身体是空相,慢慢就克服了。
一居士:我这么多年,一直就是念《心经》。
念《心经》啊,关键得理解它的意思,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不是光念就解决问题了,因为我们对它的空相不了解。比如说,对我们凡夫来说很多都做不到,但对身体的执着,我们最起码从理上你得把它看破,事做不到,但理上我得知道这是假的、不存在的,这是一种幻境。疼痛也是心理的一种障碍、一种心理的反映,它并不是存在于生理和不生理的问题。你把它看空了以后,虽然身体上有毛病,但是呢,不要去注意它、不要在乎它。当然不是说不治疗,该治疗治疗。更不能想到众生附体了,或有什么如何如何了,这都是不正确的概念。
一居士: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辨别不清的情况下……
辨别不清的时候多诵《金刚经》和《心经》。
一居士:但是从意义上来讲咱是依然不理解,我念这么长时间,以前我念佛,就是说手想直是直不过来的,但是通过自己诵《金刚经》也好和诵《心经》也好,现在手稍微能直一些了,现在也能说是稳定了,应该说是一部分处在稳定状态。
我知道了,比以前强了?
一居士:比以前强了一些,似乎就像你说的那种现象,一个是注意力,或者是意念力错误。但是如果在错误的情况下,不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我这种进步不一定准确啊。就是说自己感觉是一种进步而不是说是无进步,这两者之间,我认识的和自己实际的这两种情况,应该怎么来区别?
首先还得了解经。比如原先你的手立着,说“原来我偏,现在我通过念把它纠正过来了”。那什么叫正呢?手正就正吗?手往一边偏就偏了吗?偏和正都是我们的意识和认识,是我们站在物质角度去看的问题。佛法是站在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说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假的,那我们知道偏和不偏,这不都是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吗?是不是?
所以你念了,但是没有达到那个空相。你觉着有所进步,有所进步它也不是究竟的进步。另外,没有一个偏和正的问题,有正就有偏,有偏就有正,它是生灭法。不应该堕落在这生灭法里去,这为正。你要是把心放正了,自然手就正了。你是故意在念的时候把它调整过来,还在有为的这块儿起作用。所以说你错在这块儿了。
一居士:反正也真是的,我也没法在这个念佛上继续了。
所以说你不光念《心经》吧,你得理解它的意思,再进一步看看《金刚经》。
一居士:但是就是说因为啥呢?自己就是所谓放松也好,就像你说的那个……
不是放松,是无念。你放松会有东西在放,是不是?有个东西在紧。有紧有松,所以说还是在生灭里。
一居士:虽然说是无念了,但是无念,咱们毕竟是凡夫。
凡夫也好,圣人也好。圣人也是凡夫做的,你得努力去做,是不是?
以正见对待念佛境界(4)
《二〇〇一年二月初八为一比丘尼开示》
我们对修行的过程不认识,有很多的问题自己处理不了。为什么处理不了呢?因为你也不知道这个妄想是怎么起来的,最后妄想灭掉的话,往哪儿去灭,不知道。你要完全按照佛说的做也行,但有时候又掺杂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佛告诉我们,你在没有证阿罗汉之前,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想法。只要你相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肯定要出毛病的。说我能修,或我能行,或我的这种修法是正确的,将来肯定都得出错。佛让我们做的只有一条:舍去这个“我”字。就是佛怎么说,我就怎么去修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修行,这就是我们第一个观念。
第二个,在修行过程中,要有很多的反应。就像打扫灰尘似的,打扫灰尘呢,必须拿笤帚去扫,在扫的过程中,要有灰尘起来,一扫灰尘就动弹了,是不是?灰尘起来后,你要装起来,还要端到外面去扔掉,得有这么几个过程。这你要不知道,同样也上当受骗。
为什么说上当受骗?比如说,我们修行了,不断地念咒啊,或者念佛啊,念了七天七夜,念佛的时候,突然起了一种烦躁心,或者耳朵听到了一些怪声音;一会儿东响一下,西响一下;或者因为谁说话而生气了,起嗔恨心了;或高兴心;这些现象都有了,都起来了。各种想法,包括欢喜、生气;还有听到一些说话;见到一些色相,这些东西都见到了。这就像开始拿笤帚打扫卫生,灰尘原先在地面铺着,现在你把它打扫起来了,在扬起来的时候它必然要起各种的反应。这些念佛中的反应就是灰尘,灰尘就是这些反应。所以说,这些东西是因为我们拿笤帚把它扫了,它才起的变化。平时你不修还没有妄想,你不修的时候这灰尘不起来,所以它没有变化。你一修行呢,要准备把灰尘拿出去的时候,这灰尘肯定要起变化,你不了解这个过程就肯定上当了,就以为:“这不来魔了吗?”本来是好事情——因为你修行了才有了这种变化的。
但是你还不能去追求它:“哎呀,这是修行的好事,那我干脆追求吧!”你追求灰尘的结果是什么?被灰尘给拉跑了。如果你被灰尘给吓唬住了,认为它是个魔,认为我起魔障了,或是有昔日众生来跟我要账了,你要是作这个想法,作这种思惟的话,又上当了。你认为它是实有,或作众生想,都会被它拉走。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关键。有的人修行了就开始哭,在这最关键的时候,这个地方是最难处理的。
修行越是往深里去,反应越大。最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六种震动,天地都变了。我们所见的那点儿境界只是小小的一点儿境界。六种震动,佛经上讲到的六种震动,放光动地。你要是修到一定程度,六种震动马上现前,东没西涌……而且不是假的,整个虚空大地都发生震动,就这么厉害。
我们还达不到那程度,只是一些小小的变化,见到了一些物象而已。比如说,这个物质突然改变了,原先这个色相马上变化了,或者这些死物的东西马上都飞起来了,各种现象突然现前了。你要是认为有魔来了,就上当了,当时就被魔给拽跑了;你要是认为佛来了,你就被“佛”拉走了。所以禅宗就讲,这一段过程叫什么?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无论认为谁来,你找哪个它都是病。不许你产生任何想法,都必须把它空掉了。
所以说,修行的时候,特别是念佛,念到一定程度,如果耳边响起虚空念佛的声音,你说:“哎呀,我得三昧了!”你要作三昧想,当时就中了“三昧”的魔;说“我已经得了正定了,我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当时你就被“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魔给拉走了;或是说“阿弥陀佛来接我了”,那你都是魔。在这工夫,起心动念都是邪,绝对不允许的。
但是我们凡夫有时控制不了,怎么办呢?只能做一个:知道它的过程,是灰尘起来的过程。就是灰尘,你不能说:“哎呀,哪个鬼神来找我算账,我的冤家债主来找我了。”是不是“冤家债主”呢?是,并非不是。为什么是“冤家债主”呢?你无始劫积累的那个灰尘就是“冤家债主”。但是呢,你要是真正把它当成冤家债主想,或是哪个鬼神来向你讨债了,当时就进入魔道里去了,就被它钻空子了。本来无一物的事情,最后凭你这种想象,或是作众生想的那种推理,就代替了你的正知正见,所以这点非常危险!
有很多人心地比较善良,一到这个时候呢,“哎呀,我的冤亲债主来找我了,你看我怎么造那么多的业。我看到很多没头的人,没胳膊、没眼睛的人。你看看我招的那些,我杀了那么多的众生,这都是我的业,我还不清了。”痛哭流涕他就去还账了,这一下就被人拉走了。在这过程中,就得如如不动。你好我也这样,不好也这样;就下地狱,上刀山、下火锅,我也得这样,就不动了。一念不生,而且不打妄想,你才能过这关。只要你一打妄想,或是你在这过程中起心动念,你要是作佛想,就中了“佛想”的这种魔;要是作众生想,就中了“众生想”的这种魔,所以这个非常关键。
以正见对待念佛境界(5)
时间:
地点:辽宁省大石桥市(行脚途中)
听众:大
一居士:师父,我请问在念佛的时候,每天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不知道是自己的烦恼上来了,还是这些事不对。比如绕佛的时候,就像走道脚擦地了、或者是念的声调念不到一起,有时候调找不着。这样互相说起来,有点不太理解。我说:“你怎么念那个调儿去了,也不一齐了,那个法器也敲不一样了。”有的时候她说:“那脚走得嚓嚓的,落地那样式的。”我说:“我抬起来了。”这个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这是对修行的过程不认识的关系,上当了,属于上当受骗。怎么上当受骗?就是在修行中,特别是念佛的时候……我们不修行的时候,这个烦恼它不显现——不是不显现,而是我们察觉不出来。等你一念佛的时候,有了定力的时候,这个烦恼很明显就看到了。
就像人似的,平时你要没有镜子,从来不知道自己长的什么样,没有啥想法。突然地你走到镜子面前的时候一看:哎呀,我长这个样。马上就发现自己了,这时候就有了想法了。这个想法哪儿来的?这个样子不是以前没有,你原先就这个样子,只不过这个时候你照镜子发现了你的形像,所以有了想法。
这个烦恼就是这样,原先我们没修之前、没念佛之前,我们和烦恼是一家。烦恼就是你,你就是烦恼,所以你不知道有烦恼。等你一念佛了,就有一个清净,有一个烦恼,分成了两个。所以你这个清净就发现了烦恼,认为我应该清净,怎么有烦恼呢?发现自己有烦恼了。本来是好事,但你老认为什么呢?是念佛生起了烦恼,这就不正确了。是念佛发现了烦恼,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你就别计较。
而且这个时候有了烦恼——因为我们修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的动态已经发生变化。比如声音,就发生变化了,鱼子敲得原先是那么清脆,现在可能变得闷了,声音变了。原先呢,声音那么大,现在可能变得小了;原先可能小,现在声音变得非常大。
自己念佛的声音原先是那样的动静,现在动静也变了。而且甚至脚踏地——本来过去我们没啥事情,脚抬得很高,这个时候念佛的心沉下来了,那脚擦地很自然,它就这种状态。甚至是脚都抬不动,拖拉拖拉地走。别人就觉得“你怎么尽擦地,你看你弄这个声音,影响我念佛”。这个是念佛的一种正常现象。
俩人合不到一起,也是正常的现象。她这个心就希望自己清净,不希望再听到第二个声音,连自己声音都不想听到,所以是很正常的现象。互相都知道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一个表现,都是在清理灰尘。发现自己清理灰尘的过程,你还计较它干吗?是不是?一乐就完事了——啊,又开始变化了。这是一种变化。
你要明白了,就不上当;你要不明白,就上当。说你今天没念好,你怎么又起烦恼了?互相埋怨,结果埋怨来埋怨去,耽误念佛了,这就不合适了。所以说这个时候一定要稳住心,这时候很容易发火、发脾气,很容易说话冲。有一点不乐意,那火就起来。所以这时候不管对方怎么说都要忍受,等过去这一段,她可能向你道歉,就是这样。
居士:一看到他烦恼就起来……
其实不看呢,还没事。
居士:不看还没事,一看着他心里就受不了了。
首先,从严格意义来讲,我们有了众生相。有色缘,就有了众生相,你没有把一切众生当成前生父母、未来佛来看。你要当成是你的父母来看,你看你心里还烦不烦?他一切动作你都觉得可亲、可爱、可尊敬的。因为你把他当成了一个众生——你看你那个样子,弄那个动静,多招人烦!这心里就受不了了。如果当成是自己的父母,或者你当成佛菩萨看,他马上就变了。是我们有分别心。
一切众生他都有各种的习性,这很正常。更主要的,一切众生的习性和不对,都是我们心里已经有个不对,然后对方才做出我们认为不对的反应。不是人家不对,是我们心里有个不对。而这个不对,从你早晨和昨晚的修行,早就带出来了,这反应就攒到这块儿了,这是个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