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八年海城道源寺开示
能行所行消失是真行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四
地点:辽宁省海城道源寺
听众:道源寺内尼众约五十多人
海城道源寺为大悲寺的下院,是一座尼众道场,修行方式和大悲寺一样。此是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四,上妙下祥法师应道源寺尼众所请,所做的开示,现选取关于“经行”的部分。
下面一个问题:经行是通过自己念佛、念咒的声音摄心,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双脚上来摄心?是慢走还是快走?
这个问题我昨天(在大悲寺)也跟他们大家讲了。我说:“什么叫经行?经行就是坐禅哪!”就是把坐禅运用到走上,摄心为戒。念佛也好,念咒也好,那只是用来控制妄想的。不是说我紧着走紧着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妄想起来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这个妄想空掉就完了。
实际上这个妄想它早就空掉了,但是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我们有个习惯的相续性,我们就认为这个妄想没断,这个心的相续又把那个妄想带起来了。所以说通过念佛把它放下,也就是把它断开。念咒也是这样,不是说紧着走紧着念咒,不是那样。经行就是什么都不想,你能不想那是最好的了。如果达不到,有妄想起来,可以念咒、念佛,是这样。
是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双腿上?注意力集中在哪?哪都不注意,哪都不是注意的地方。要没有念头,它哪有注意不注意腿的事,就完事了。当你不注意的时候,如果你要走好了,有了定力的时候,就能像在虚空走一样。
我们觉得这道是我们用两腿走出来的,是不是这样?谁能说一说?这个路是不是我们两腿一步一步迈出来的?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无人回答)
好,还得我答吧!大家都不愿意答,还得我答。
我们觉得我们每一步行走都是腿在走,这是妄想。那佛经不讲了吗,没有来没有去。能走和所走都是虚妄的。那腿只是表现一个“郎当郎当”,实际上和走路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就认为,“我不走,这道肯定没有。”我们不认识这是个妄想。因为它是妄想,所以我们要经行。经行就是要把这个腿空掉。
走路——能走和所走都是假的,都是我们养成的一种习性,就认为我腿迈一步就走一步。实际上每一步都是在打一个妄想而已,都是自己在骗自己。有的人如果有了定力,他就会发现,那人走道——看着世间人全是在那块“郎当”腿,他不是走道。那一个个都表现的,那腿在来回“郎当”。实际上它和走没有关系,但是人都是这么认为“走”的。所以这个很奇妙!当然这种看法只是我说的,不代表佛经说。
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就因为喂蚊子。这个蚊子要叮这个手的时候,我就喂它。有时候它们一来来好几个,我寻思:“你吃完就完事了,就走呗!”胳膊伸着喂它,它吃完不走。不走干吗?它还要伸伸膀、伸伸腿,往前伸下腿,往后面还蹬蹬腿,站着就不走。有时候吃完了还换个姿势,这个姿势不得劲,再重新换个方向。这个还没等走,那个又来了。有时候就忍啊忍啊忍啊,忍着让它喝饱,既然布施咱就布施到底吧,让它喝饱。天天布施,天天来喝,时间久了,它就产生定力了。这些事就能看懂,就知道自己所走的都是虚妄,都是腿乱蹬。所以说有时候这个布施不是白布施,会叫你看到过去所看不到的一些事实。
(编者注:“郎当”腿:“郎当”是东北的方言,有多个含义。其中一个含义即:人的胳膊或腿。不受自己控制的来回晃动。
这里所说“郎当”腿意即我们所谓的“走路”,只是两腿在来回晃动,不由自己作主。比如世间的木偶剧,木偶在舞台上两腿晃动着行走,其实都是由人操纵控制着的。我们就如同木偶,本是虚妄的行走,自己却认为自己在真实地行走。)
所以说这里问是不是集中精力在双腿上来摄心?这是不对的。我们的眼睛就是往下看,就瞅“卧牛之地”。“卧牛之地”只是方便,眼神先暂时——因为他眼神到处看,养成习性,先把它集中在这一块。收缩在这一块以后,慢慢再把它放下,不是永远去盯着土地,那都是假的。为什么假的呢?“初方便”就是开始的方便,最后这个也放下。眼睛它也是假的,我们要眼睛干嘛?
慢走,快走?关键是摄心,我们根据心念。如果摄心,大部分都是慢走,慢走能摄心,快走它不摄心。但你要摄住心了,它自然就快,那是以后的事。有时候走了十里、二十里只是动了一个念,“哎,刚才我在那里,怎么一抬眼睛,一睁眼就到这里了?”才一个念,所以你说是快走还是慢走的问题?你看着是慢走,到那时候他又变快了。快走慢走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我们要求的就是适当。
什么叫适当呢?我那个《经行》里不讲了吗?“缓缓不滞轻风来”,“缓缓不滞”,这就讲它的速度。“缓缓不滞”,就是我慢慢地走,但是还不允许停留,就这个速度。你要讲速度的具体数值,一分钟多少步,谁也不好计算。所以说我讲了,轻风徐来,像轻风吹一样缓缓。缓缓地走,但是脚不允许停下来,自然它的步伐就形成了。大家可能在这里没太注意,要注意这里就知道这个怎么走法了。这个问题就答到这。
(编者注:以下是在外面,为大众示范经行时所讲。)
下面我给大家讲经行,只能简单地做一个例子。因为女众走路和男众有所区别。
这个经行,刚才我在殿堂里已经讲了。什么叫经行?说简单一点就是“坐禅”,在走路中坐禅,就是禅定。
第一步,就是要“眼观卧牛之地”。我给大家做个示范:如果我往这面行,我瞅的这个位置,只能瞅着这个前面一步多一点,就这个位置。这两边的位置,刚开始这眼神收不回来,可能有余光。就是说这么是一头牛卧的地方(向眼前的距离),这么也是一头牛卧的地方(向两边的距离),不要超越,超越就为眼光散乱。刚开始头低下的时候,不要过低,眼睛要下垂。要穿袈裟呢,手就这么合掌就可以了。如果不穿袈裟,要两手下垂。走路是这样走。
这个走路的速度大约就这个速度。不要过快,因为再快你也快不过火箭,也快不过火车,是不是?它也不能了脱生死。而是以心念能平稳为快。所以说速度不要过快。但也不可以过缓,因为过缓你就打妄想。所以说不可以过缓。就是说我们在走的时候,就把心念能克服掉,也就是碾碎。不让任何心念生起,在走路中就把它给断掉。
两手要下垂。就是说当我们走路的时候,开始要走的时候,这个手要是握着拳头下垂,就握拳头走,不要改变了。如果在要刚走第一步的时候,手是伸开的,那我们就伸开。为什么不要改变呢?当我们走路的时候,决定要走的时候,这个心念一下就要死掉。因为有时候走一走啊,嫌攥拳头累了就想伸开。实际上当你伸开或者攥拳头,它都会影响我们心念的活动。所以说就是不要改变。刚开始走的时候,比如说我从这屋子出来,刚一走,手这么样放着,我就这么放着走,一直走到底。可能是七里路、八里路,我一直要这么走。
如果是冬天,要是经行的时候,我的手开始是伸开的,当手指头冻麻了,我也是伸着,也不允许握拳头。去握着拳头缓一缓手啊,动动心念,这都不允许。就是说当你要走路的时候,心念马上在那一瞬间要把它死掉。虽然我们都是人为地死掉,但人为地也要把它死掉。只有先人为地死掉,将来产生一种定力以后,它就会自动地死掉。所以说在行走之前,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比如说在我们走路的时候,这个鼻涕流出来了怎么办?那就让它流。淌在衣服上怎么办?那就淌在衣服上,也不要去擦。就是说在我们经行的时候,不要有任何动作来破坏我们的经行。所以说有时候这个得豁出点脸面来。别人一看鼻涕流得挺长的,这不成一个傻子吗?那傻子就傻子。有时候冬天哪,那经行的时候,这个哈气还有鼻涕,最后流得这个腮帮子都是冰溜子,一条一条的,进屋了才能把这个冰溜子碰掉,在外面冰溜子都不允许你碰一下。进到屋里手指头才能缓一缓,攥攥拳头,手指头都已经是木的。
为什么要找这么些罪来遭?就是说我们都是顺着我们的习性和外面带来的痛苦,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生理的变化和外境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要经行了,就是用我们的意念力,也就是我们的意志和我们不动念的修行,来达到我们的自主,不受生理上和外界环境的限制,最大限度来克服它。
我再给大家走一遍。这个走路的速度,你们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男众可能稍快一点,不能过快。就是说“缓缓不滞”,我这一脚迈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第二脚马上就要迈出去。不允许我迈到这块,我停顿一下,完了我再合计合计,怎么再迈第二步。不允许这样,就是缓缓不滞。
再一个不分别,就是从这里走,不管遇到石头,还是遇着坑,或是一切障碍物,除了众生的生命——我们应该放弃自己修行来救护众生,除了这之外,我们应该要毫无条件地走过去。这个就是靠平时大家总结而来。
这个走,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感觉呢?这人就像傻子,精神不正常。换句话说像行尸走肉,像一种僵尸,就这么过去。通过这个方法把自己的表情和我们的想法都要空掉。
这个路程的长短不限,就这么大块地方完全可以经行,这是很好的经行地方,这已经完全够用了。甚至这小到四分之一也可以经行,五分之一也可以走,就是步大小的调整,这就可以。经行没有什么更多的难处,主要是大家能够坚持走,不断地走,把自己的思想要放掉,要在长期走的功夫中练出来。也就是说你克服一切外界给你带来的条件,能克服一分,将来你在了生死上就能做主一分,也就是说你就会增加一分定力,就会在破迷开悟上有一分把握。所以说这个经行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人看经、看论,看了很多,为什么他不悟道?因为他没有这种定力,所以他不悟道。为什么有很多坐禅的人他也不开悟,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只能坐禅不能走道,一走道他就散乱了。所以说这就是弊病。如果两下都能结合起来,这个修道就很快。
这个经行实际上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不管是泰国,还是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佛教徒,他们都很讲究经行,越南也是这样。越南有一个法师不说吗?中国没有经行,都不会经行。实际上是错误的。
他们是怎么经行呢?他们这么经行,他们的手这么端着,紧着走紧着念:“快到家了!快到家了……”念“快到家了!再走一走,就快到家了……”他用这个心念经行。咱们的经行是要求不起任何想法,走的时候就像行尸走肉,没有想法,把自己的一切都要付出去。至于走的时候,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要东倒西歪。
走道的时候,因为它是轻轻走,有时候脚步可能拖拉地——拖拉地就拖拉地。有时候走着,可能这里高低不平,可能歪了倒了,那都很正常。就是说外边怎么动弹,你的心里也要平静。你的心里就像一杯水,一定要保持这个水的平稳,不要洒出去。就像练杂技似的,你看他怎么翻跟头,这杯水在脑袋顶上它也不洒,得有那个功夫。
我们经行也是这个道理。更主要的就是说我们对外界一切的环境不再分别。这样的话,我们人再到外面的时候,面对外面的环境,你就可以把你的六根都收回来。你像现在我们出去了,第一眼——“啊,这高山、树!”我们一眼就瞅出来。他不会出去马上就把脑袋低下来,这就是我们一个修行中的漏洞。所以我们应该练这种功夫。练这种功夫才能够把这六根回收。你在这方面六根回收了,你打坐的时候六根就很容易回收。所以说不管在静中,还是在动中,我们都应该修行。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