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品第三
疑问品第三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疑,不信。不信什么呢?不信达摩祖师所说梁武帝没有功德的话,所以就来请问,这叫疑问第三。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有一天,韦刺史设立大会斋。什么叫大会斋呢?就是请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念书的人、官、公吏,都来吃斋。斋,就没有肉,这叫斋饭。作官的,都欢喜吃肉的,现在因为韦刺史喜好佛法,所以就劝这所有的人,都来吃斋;大会斋就是人特别多。
在中国有打千僧斋的,请一千个和尚来吃斋;一千个和尚里,一定有一个阿罗汉,所以供千僧斋,就是供阿罗汉。哪一个是阿罗汉?没有人知道。你若知道哪一个是阿罗汉,你就去供那一个,而不供千僧,所以就没有人知道。总而言之,你若打千僧斋,就会来一个阿罗汉赶斋的。
这个时候,不只千僧斋,恐怕万人斋都有。韦刺史请所有这些居士等来吃,这叫大会斋。这一个斋,也就是给六祖大师请客,因为六祖大师自己是个出家人,不能请人家来吃斋。为什么呢?因为在家人应该供养出家人,不是出家人供养在家人。
所以前几天香港来一个居士,临走的时候我告诉他:“你要记得,做居士的,是供养三宝的,不是受三宝来供养。你做居士,在佛教的道场里,一定要发心来供养;不是说我在道场里混混饭吃,教三宝来供养我。你做居士,是护持三宝的,不是教三宝来护持你居士的。”他说:“啊!我这一生之中,也没有听见一个善知识,对我讲这么恳切的话,这真是给我一个当头棒喝,我回去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样。”
韦刺史是皈依六祖大师的,他想教他的师父,令很多人认识,很多人信仰,所以就用请客的方法,请大家吃斋。因为“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你想要教他信佛,要怎么样子呢?你就先给他一点好东西吃。人,食色性也,人都欢喜吃好东西,你给他一点好东西,吃得他的嘴甜甜的,他就忘不了:“哎!我一定要去听听经,等下次有机会,韦刺史要请斋,他还会请我去吃斋的。”所以他初初来,不是为法,是为食──为着吃东西。把斋吃了,然后再听听法,一听法:“啊!法的味道,比斋的味道更好!”所以再打,他也不跑了,撵,他也不跑了。
韦刺史知道人心是这样子,所以就为师设大会斋,你看他这是为师,不是为他自己,不是说:“啊!我这个居士,你看!我供养三宝多大啊!”想要出一出锋头,不是的,他为六祖大师请大会斋。大会斋,就好像现在竞选请客,一个人五百块钱。当时韦刺史或者也是用这个方法,说:“我们要修庙,就来请斋。”所以你到这儿来吃斋,正吃斋的时候,就化缘,说:“这儿现在造南华寺,你应该布施出来五千块钱,或者你布施出来五万块钱。”怎么说呢?这个大会斋,一定是为着造庙才请的,所以他才问六祖大师,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么功德?这个大会斋,当时就是向大家筹款造庙的。你若想造庙,也请一请大会斋,在香港,现在这个法还很盛行的。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斋讫”:吃完饭了,“刺史请师升座”:刺史韦璩就请六祖大师升座。“同官僚士庶”:刺史,就好像现在的省长似的。这省长代表这一切的官僚士庶,带着一班老百姓来请法。“肃容再拜”:肃容,就是很恭敬、很严肃的,一点不敢笑,也不敢哭,不是一边请法,一边笑;也就是不马马虎虎的,很郑重其事的。再拜,就叩头。“问曰”:就问了。“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这种法,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今有少疑”:我现在有很少的怀疑,这个怀疑,不是很大的问题,是小问题。好像果宁常常问我什么事情,就说有一个小问题来问我。“愿大慈悲”:我这个小小的问题,请大师大发慈悲。“特为解说”:特别为我解说解说,因为我不明白。
“师曰:有疑即问”:六祖大师说:好啊!你有什么问题,你就讲了,有什么怀疑,你都可以问的。“吾当为说”:我一定要替你说一说。
“韦公曰”:韦公,这是写这部《六祖坛经》的人,尊重刺史,因为他是个大官,所以叫公。你们记得中文这个“公”字,是最恭敬人的。所以你到台湾去受戒的时候,见着和尚,那老资格的,你都可以叫他公。你“公”一声,他就很高兴;你若不“公”,他就觉得你这个新戒,对我都不恭敬,所以你应该公一公。“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这可不是的“可”,就是“是不是”的一个问号。说和尚啊!你所说的法,是不是和达摩大师所说的道理是一样呢?
“师曰:是”:六祖大师说,是啊!我就是讲达摩祖师所传,以心印心的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公曰”:韦刺史又说了。说,“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弟子我呀!听达摩祖师最初从广州到南京,去度化梁武帝,“帝问云”: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
朕,在中国商朝时,人人都可以称朕,都可以朕、朕的,所以朕朕声。由周朝以后,皇帝就不欢喜让其他人叫朕,说只可以皇帝一个人称朕,这个朕,就成了皇帝的专有名词,他自己可以称朕。所以汤才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说我一个人有罪,你不要加到我的老百姓身上;我的老百姓若有罪,你都要来把这个罪,放到我的身上。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教化明白他们,罪不在他们,是在我这儿。
所以梁武帝就自称,说“朕一生”:我这一辈子“造寺”:我造了很多庙。“度僧”:我度了很多和尚出家。那时候的皇帝,谁若是出家,他特别欢迎,什么都供着,吃的,他也供着,住的,他也供着,只要你出家,他就供养你,恭敬你,给你叩头。你看这有多好啊!“布施”:他又拿国家的钱,布施给一切的穷人。“设斋”:他也供僧,打斋供众。“有何功德”:我有什么功德呢?
你要知道,梁武帝这个人,什么都愿意第一的,所以他见到达摩祖师,他不求法,先尽想请达摩祖师来赞叹他一下,来给他戴几个高帽子。他恐怕达摩祖师不知道他造寺、度僧、布施、设斋的功德,不知道他这些好处,于是乎,他就自我介绍,说:“你看我,造了几百处庙,又有这个庙,又有那个庙,所有这庙里,都住着很多和尚,这些和尚,都是我一手成就他们出家的。我又做了多少布施,供养多少僧,你说我这功德怎么样啊?”意思就是自我介绍,自己说:“噢!你看我,我这个做皇帝的,和其他皇帝不一样;我这个皇帝,是专门做好事、做功德的。你说我这有什么功德呢?”他这不是想要求法了生死,而是先要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
好像某某大护法:“你们看,知道我吗?我是护持佛教最有力量的,我有钱,我都供养三宝。”其实他去玩女人的钱,比供养三宝多出几千万倍。那个他不讲,他只说他供养三宝;玩女人的钱,也都说是供养三宝了。你说颠倒不颠倒?的确的啊,真事啊!你看哪一个人,他去花天酒地,不说他用了多少钱,在庙上用了一块钱,就说:“我去布施了一块钱,你知道吗?”这都是梁武帝的徒弟!我告诉你,他做功德,将来都可以做皇帝。
“达摩言:实无功德”:听梁武帝这样自我陶醉,自我介绍,自我炫示功德,自我卖广告,自我来说自己有什么什么好处,自己赞叹自己;达摩祖师一听,你看,一个圣人,怎么会说拍马屁的话?普通人一听皇帝这么讲,就说:“啊!你有功德啊,你的功德真大啰!你的功德,世界上没有的。”这是一般的人这样子讲。达摩是个祖师,他根本怎么能有阿谀奉承的行为呢?所以就说:“没有功德,没有功德。”实实在在地没有功德。
“弟子未达此理”:韦刺史说,弟子我,没明白这个道理,“愿和尚为说”:我愿意和尚为我讲一讲,说一说这个道理。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曰:实无功德”:六祖大师听韦刺史这样请问,随着就说,实实在在是没有功德的。“勿疑先圣之言”:你不要疑惑祖师所说的话。“武帝心邪”:武帝心里不正当,只知道沽名钓誉,只知道求名。“不知正法”:他不知道求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这都是在福田种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不可以将这个福,就说是功德了。“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在你法身里边。“不在修福”:不是在你修福,就能有功德的。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六祖大师说,功德是属于法身一方面,不是修福就是功德,所以“师又曰:见性是功”:六祖大师又说了,说什么是功呢?你见性就是功。见什么性呢?见你本来自性,本有的光明妙性是功。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见性。
这功,怎么叫功呢?譬如你坐禅,初而勉强,久而自然。你刚刚一打坐的时候,觉得腿痛,腰也痛,等你把腿降伏,把腿战胜,腿也不痛了。你腿不痛,这就是功,这就有功了;你腿痛,那你就是没有功。
怎么叫见性呢?见性,就见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你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呢?那得要你自己去找,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我告诉你是个什么样子的,那你还没知道呢!因为那是从外边得来的,要你自己自性自悟:“啊!我本来面目,就是这个样子!”可是要经过善知识印证你是否见性,不是说我自己封我自己做国王,我就是皇帝,我就是菩萨。好像以前那个嬉皮到这儿来,吃的毒药毒得他说,他自己就是菩萨;这简直是魔,真是魔鬼。
“平等是德”:平等,就没有自私心,一切都平等,无党无偏,对任何人,也不自私,平等待遇一切众生,最公平了,大公无私。你能大公无私,这就有德行。
“念念无滞”:你念念无滞;滞,就是滞塞不通,就是流到那个地方,停止到那个地方了。就是什么呢?就是着住。滞,也就是个执着,也就是个着住,滞塞不通了;滞塞不通,你就不能变化。你若没有滞塞不通的情形,“常见本性”:你就像六祖大师说:“啊!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是这么样子不可思议;这个就是常见本性。“真实妙用”:这也就是真实的妙用,“名为功德”,这就是功德。
你不在自己本身上找,你向外驰求,说你度了很多和尚,造了很多庙,布施了很多穷人,又供养了很多三宝僧人之类的,这是向外驰求,到外边找去。外边的,那是福,而不是功德。你这功德,是自己功德圆满,你看佛,就是功德圆满了,那是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你内心里头谦下,这就是功。谦下,就不自满,对任何的事情,都很谦虚的。不是说:“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你看我多大本领,你看我知道佛法比谁都多。”你一教人看你,那你就糟糕了,就不是谦下了!不是谦下,你就没有功,没有功夫。
对任何人讲话,都要和气一点,不要像木头棒子似的,讲出一句话,把人家头都给打破。不要说用手拿木棍打人,你这一句话,比拿着铁棍打人,还厉害,那就不是谦下;谦下,就没有不客气的情形。
“外行于礼是德”:自己心里要谦下,看谁都比我好,不要自满。中国有一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怎么叫满招损呢?好像这一杯茶,你倒满了还倒,就要往外流,流到外边去了,没用了,这叫满招损。谦受益,谦就是客气一点,谦虚一点,你才能得到益处,不是说:“你看我!我是最大了,我是第一了,你看我这么聪明,你们不懂的,我先明白了。”这佛法不怕你不明白,就怕你不行;你不明白不要紧,你若不行,那是没有用的。你光明白,不去行,那是没有用的。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你自性可以建立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由我自性所建立的,这就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你自己心的本体,离开妄念。不是要你离开正念;念有妄念,有正念,你若离开正念,那就变成邪念。这个要离开你的邪念,就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你常常回光返照,常常见着自性的般若,你见自己的本性,常生般若的智慧,这就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你用你般若的智慧,应用无方,变化无穷。应用,就是无论你怎么样去做去,都是对的;但是可要无染着,不要做那些不洁净的事情,这就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假设你要立功德,想找功德和你的法身。你法身也就是功德所成就的;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成就了。“但依此作”:你要依我所说的道理这样去做,“是真功德”:这就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假设想要修功德的人,“心即不轻”:你要心里不轻慢人。不论是人,是畜生,是一切众生,都要不轻慢他。像常不轻菩萨,见到人就给人叩头,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所以他自己也成佛了。常不轻菩萨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在过去生中,所行的菩萨道,他“常行普敬”:他普遍地恭敬一切的众生。
“心常轻人”:心里常常轻慢人,看见人就妒忌人,就怕人家比我好,就怕人家比我聪明,就怕人什么事情都高过我,这就是妒忌心。心常轻人,你轻慢人。“吾我不断”:吾、我,这都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大,就是前边我讲的:“你看我有多大!你看我,啊!你们谁也不能比我;我啊,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没有皇帝做,若有皇帝做,一定是属于我的,你们都没有份。为什么呢?我比你们都聪明,我可以支配你们,你们不能支配我。”这总有个我,吾、我不断,不是吾,就是我,不是我,就是吾,这两个,自己总是放不下。“即自无功”:你就没有功了!为什么呢?你太自满了。
“自性虚妄不实”:你自己不真实地修行,所以自性就虚妄不实。你自己本来就不实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回事啊?自己是个真的?是个假的?自己都不知道,这叫自性虚妄不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嘿!我不教你喝酒,怎么你又喝酒去了?我不教你抽香烟,怎么又抽香烟了?”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搞出来一些毛病;怎么去到赌博场去,也不知道。这就是自性虚妄,自己都没有认识自己。“即自无德”: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没有德行,缺德。
为什么缺德呢?“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因为吾我自大,自己把自己看得太大了,甚至自己看自己就是佛:“你看我,我就是佛了!”你看有多大!好像某某人,先提一个说:“某某法师是开悟的,但是我和他是一样的。”他自己不说自己开悟,说某某法师是开悟了,他和这个开悟的法师,是一样的,那就是自我介绍,说我是开悟的。这就是吾我自大,所以绝对没有功德的。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什么是功呢?我再给你讲一讲。你念念存着正念不间断,你念念修行不停止,久而久之,就有功了。你“初而勉强,久而自然”,你最初是很勉强的,时间一久,就自然了;自然,就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你心里常常能行平等率直,没有一切的委曲相,就没有弯弯曲曲的那种心,这就是德。
“自修性是功”:你自己修你自己的性是功。怎么叫自己修自己性呢?本来你没有见性,你要修性;怎么修性?就是不生烦恼。谁打你,你当撞到墙上了;谁骂你,你当他给你唱歌听,他给你作音乐呢!再或者你认为他说外国话,这个言语不同:“喔!他这不是骂人,这是说日本话呢!日本话,就是这样吱吱喳喳的。”再或者:“喔!或者说西班牙话呢!”你把他这样一想,他骂你的话,你不懂,那就没有事了嘛!
好像人仰天而唾,对着天吐一口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回来唾到自己的脸上。他骂你,你不知道,那他等于骂他自己一样。那么说:“打我,我当撞门框,那我痛啊,怎么可以说就不还报他呢?”假如晚间没有灯,你一头撞到墙上了,你是不是用手再对墙打几拳呢?打几拳,你拳头又痛了,痛多一点。你若是不理他,那就没事了。
像弥勒菩萨讲的,说:
老拙穿衲袄 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 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 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 凭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 你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 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我穿着破衣服,吃很没有味的饭,已经吃饱了。“补破好遮寒”,我补我的破衣服好遮寒。“万事随缘了”,什么事情都算了,过去就没有事了。“有人骂老拙”,有人骂我,“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打我一下,我就睡倒地下,睡着了。你看!这多妙啊!你若能这个样子,那就不可思议了。“唾在我面上”,他用口水,用唾沫吐到我脸上,“凭它自乾了”,教它自己乾,我不用手来擦;“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我也省去擦面的力气,你一看这个人没有用,也没有烦恼了。“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你“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所以这是最妙的,可是不容易的,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会的,这个妙中宝不容易得到。所以你就不发脾气,这叫自修性。
“自修身是德”:怎么修身呢?就不做坏事,没有欲心,这是修身。你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这都是修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都是修身。这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功德,是在你自己本性这儿来找,不是到外边向外驰求的。“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不是说我做点布施,我供养三宝,我就有了功德。那没有功德,只有福,只可以说是福。“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所以福德和功德,是有分别的。福德是你做这些事,可以得福,不可以立功。福德,是由你造福业,将来受福报;功德呢,这是你直下承当,自己当时就得到好处的。“武帝不识真理”:武帝不懂得真正的道理。“非我祖师有过”:不是我祖师菩提达摩不讲道理,就说实无功德,这么样答覆他。
当时,达摩祖师本来预备救度梁武帝,但是梁武帝因为自视太大,自己看自己大了,是个皇帝,已经有无量的功德。他造了很多庙,度了很多僧,又布施了很多钱,又供养三宝,认为是很大的功德,所以菩提达摩想破他这种执着,就说他没有功德。
说他没有功德不要紧,梁武帝当时一听这话,就不欢喜,所以就不睬达摩,达摩祖师再讲什么法,他也不听:“我何必要听你讲呢!”因为不听,所以达摩祖师想要救度他,想要对他有慈悲心,但是他不接受,也没有法子;于是乎,达摩祖师就走了。过了一个时期,果然梁武帝最后死的时候是饿死的。
你们想一想,如果他有功德,怎么会饿死?因为没有功德,所以就饿死了。达摩祖师当时就想挽救,不教他饿死,令他能生觉悟的心;可惜梁武帝这个吾、我太大,所以就是达摩祖师也救不了他。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韦刺史请问这个道理,并不是他自己真正不明白,他是因为一般的人,对这种种的法门不清楚。有的就是修念佛法门,来毁谤禅宗,说:“他们一天就坐在那个地方,闭上眼睛;吃饱了,就坐在那儿睡觉。究竟他们用功用什么功呢?就是用的懒功。不如念念南无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这比较是最好的法门。”念佛的人,就这样毁谤坐禅的。坐禅的人就说:“哦!你念佛,若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前没有阿弥陀佛的时候,人又念哪一个佛来着?”
就是这么样子互相毁谤,大家都变成不对了!这不对,那不对,念佛也不对,参禅也不对。究竟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因为这种关系,所以韦刺史请问六祖大师。
“师言”:六祖大师说,“使君善听”:你好好地听着,“惠能与说”: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的名字说,惠能我呀!给你讲一讲。“世尊在舍卫城中”:世尊在印度舍卫国。舍卫国,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丰德”。怎么叫丰德呢?是因为国有五欲财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人都具足五欲,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印度人很欢喜睡觉的。国有五欲财宝之丰,国家有财,还有宝贝。多闻,就是读书读得很多,什么事情也不着住,所以这叫多闻解脱之德,就叫丰德。在丰德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有这么一部经,说引度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生到西方去。“分明去此不远”:经文说得很明白,说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不远。
“若论相说”:要是照这有形相来说,“里数有十万八千”:本来《弥陀经》上说“过十万亿佛土”,不是十万八千;不过六祖大师是对治当时人的这种偏见,所以他这样说十万八千,根本《弥陀经》上,就说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佛土,不止十万八千里;十万亿个佛土,那是很多很多。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这是相上说有十万八千里,要是往自性上来说,就是十恶八邪。
十恶就是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身有三恶:杀、盗、淫;杀生、偷盗、邪淫。口有四恶,这口是最坏的,你看,口就占了四种恶。四种恶是什么呢?绮语,什么叫绮语呢?就是说不清净的话,很污浊的话。说什么话是污浊呢?就是专门谈男女的问题。妄言,就是讲大话,像撒谎。恶口,就是骂人。两舌,就是挑拨离间,专门挑拨是非。意有三恶:贪、瞋、痴;贪心、瞋心、痴心;又有说贪心、瞋心、邪见。邪见也就是痴,若不痴,就不会有邪见;因为愚痴才有邪见。这叫十恶。
八邪呢?就是八正道的反面。八正道本来是正,现在都变成邪了,所以叫八邪。邪语、邪见、邪思惟、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这是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
这十恶八邪,便是十万八千里路。“说远,为其下根”:说远,是为了普通的人说的。“说近,为其上智”:说近,说十恶八邪,往自己的自性上归,这是为有智慧的人说的。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人有两种”:两种什么样的人呢?不是白种人和黄种人,而是有智慧的人和愚痴的人两种。“法无两般”:可是法没有两种法,你愚痴的人,修这种法;智慧的人,也修这种法。“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和悟是不同的,见解也有迟有速的。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迷人,就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悟人自净其心”:有智慧的人,就是开悟的人,就不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你的心里若清净,就是极乐世界。所以你要是明白,极乐世界当下就是,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你若不明白呢?不只十万亿佛土,那不知道有多少亿佛土。所以“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也就是这个道理。迷时,你研究这个经典,又研究那个经典,研究来研究去也不懂。你若真正觉悟,不要说研究一切经典,一个字都是多余的。但是你要真明白了才算,你不能冒充明白;没明白,你说:“哦!我什么都不需要了,不要看经,也不要念佛。”其实那正是一个“懒”。
有一个中国人,写了很多本书,他说:“啊!我过去看这个书,那个书,这都错了!现在什么书,我都不看了。”意思就表示他就是成佛了,所以什么都不要了。这才是愚痴,愚痴到极点!他自己根本没有明白。没有明白,他就冒充明白,这就是中国有一句话说:“凉水打茶,硬冲。”用凉水冲茶,这叫硬冲,根本就冲不开的。凉水怎么可以泡茶呢?所以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人多得很,数不过来那么多。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这一段文的意思,六祖大师所要说的,就是无论你想要到东方,还是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不造罪。你若造罪,哪一方也不可以生,反而生到鬼方去,生到畜生方去,生到地狱方去。所以你就是念佛,想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修善;你就是修禅宗,也要修善。你若不修善,不做功德,是不可以的。
所以才说,“使君”:六祖大师叫韦刺史,说“东方人”:东方这个人“但心净”:你只要能心里清净,没有一些杂念,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没有妒忌心,没有障碍心;这些贪心、瞋心、痴心,都没有了,就是心里清净。“即无罪”:你若能清净其心,没有一切的邪念,这就是无罪。
“虽西方人”:虽然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不净”:如果他心里不净,“亦有愆”:也有罪的。愆,就是愆尤,有罪的。这只是个比喻,你不要认为六祖大师真的说,西方人心若不净,也有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根本就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不同,根本就不需要怎么样自净其心,他心本来就是净的,他没有贪瞋痴,没有三恶道。所以这是一个比喻,你不要拿这个做为根据,说:“《六祖坛经》说,西方人心也不净嘛!心若不净,也就有愆了嘛!”西方人没有个净,也没有个不净。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六祖大师说,你要是执着说,东方人一定要念佛,求生西方,那么“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他又应该生到哪一个国家去呢?这也是个比喻,西方人根本也不会造罪的;不过六祖大师破人的执着,就故意这么样讲,故意说是:“你说东方人有罪,就可以到西方去;那么西方人有罪,又到哪一个地方去?”也就是说,你在东方,你念佛想要生西方,你先要没有罪;你若有罪,哪一方你也去不了的,你那个方向就是地狱,不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你若一定说东方人有罪了,就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么西方的人若有罪,又生到哪一个国家去?还有一个极极乐世界?没有的。所以不要这么样执着。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
所以才说“凡愚不了自性”:凡愚的人,不明白修自性。“不识身中净土”:他不知道自己要是清净其心,就是净土。“愿东愿西”:于是乎,又要生到东方,又发愿生到西方。“悟人在处一般”:那个开悟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也没有东方、西方,也没有南方、北方,所以开悟的人,他是随遇而安,什么地方,都是好的,也没有分别。
“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佛常常说,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说使君你呀,心地只要没有不善的地方,就存一种善心,“西方去此不遥”:没有很远的。“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你若尽怀着不善的心,常常做不善的事情,你就念佛往生,也到不了的,那是最困难。“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你先把你这十种恶去了,“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你就过了八千了。
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你“念念见性”:见自本性。“常行平直”:你常常行事公平正直。“到如弹指”: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像一弹指这么短的时间,“便睹弥陀”:便看见阿弥陀佛。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使君但行十善”:你但做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相反。“何须更愿往生”:你看,人要做十善,他就不敢做,说:“唉!我做这个善,恐怕就有魔障了!”所以就不做这个善。恶呢?他就不怕做恶有魔障。他这个恶,就是魔做的嘛!所以也不怕做恶,做善就怕了。唉!人就是这么颠倒。你若做好事,他怕了;做不好事,他不怕。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呢?如果你欢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你做这十种善事,就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不断十恶之心”:你若不断十恶这种的心理,“何佛即来迎请”:你周身都是罪恶,你浑身都是罪业,由头顶上到脚底下,每一根汗毛,都带着一大堆罪业,那你怎么可以到得西方呢?哪一个佛,会来迎请你呢?意思就是说:你若是做善事,就不求生西方,也会生的;你若不做善事,你就求生西方,也是生不了的。为什么呢?你有罪业把你累着,你生不了。虽然说带业往生,这都是这么样讲,你还要自己自净其心,才能有办法呢!所以说你这一个尽造罪的罪人,哪一个佛,会来接你,会来请你呢?
“若悟无生顿法”:你要是明白自性无生的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你看见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很短的时间就见到了。“不悟,念佛求生路遥”:你若不悟自性,光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又不做善事,那路程远得很。“如何得达”:没有法子到得了。
“惠能与诸人”:惠能啊,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名字说,我现在给你们大家“移西方于刹那间”:我把西方给搬家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目前便见”: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各愿见否”:你们各位愿不愿意见啊?愿意见,我就给你们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我们这儿来。
“众皆顶礼”:这一些人,一听说可以见到极乐世界,大家就都生出贪心来;于是乎,就要叩头顶礼,“云”:就都说了。“若此处见”:说若在这个地方,能见到极乐世界,“何须更愿往生”:我们何必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愿和尚慈悲”:那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愿意和尚您大发慈悲,“便现西方”:使西方的极乐世界现出来,给我们看一看。“普令得见”:普遍令所有的人,都看见极乐世界。
明天下午,我们搬极乐世界,到我们佛教讲堂来。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昨天晚间,说到六祖大师说,要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那个地方来;我也答应今天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这儿来。那么如果一搬呢,也费了很多手续;若是很多手续,就有很多麻烦。现在我们不要搬了,就把我们本身,变成极乐世界。西方不要向东方搬,东方也不要向西方搬,我们就地取材,在这儿,就变成极乐世界好了。
“师言”:六祖大师说,“大众”:说各位善知识!“世人自色身是城”:什么是极乐世界呢?在你自己色身,就是极乐世界。你心里净,佛土就净;佛土净就是快乐。心里净,就没有一切的染污法,即便在染污上,也会变成清净,也不会被染污法所转。所以说自己这个色身¾¾有形相这个色身¾¾就是个城池。
“眼耳鼻舌是门”:眼、耳、鼻、舌,就是个门,眼睛也是个门,耳朵也是个门,鼻子也是个门,舌头也是个门,再加上这个身,这是五个门,所以说“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内里边,你有一个意念,这意念也做为一个门,因为它有开有合。你这个意念,有的时候想,有的时候又不想了。
“心是地”:人的心,就譬如地,这个地,就是极乐世界那个黄金为地。“性是王”:性就是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就是阿弥陀佛。什么是阿弥陀佛呢?你自己的性,就是阿弥陀佛。“王居心地上”:你阿弥陀佛这个自性,也就住在你自心的里边。“性在王在”:你这个性,要是明白了,你知道你自性是存在的,在这儿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也就等于这个王在这里一样。“性去王无”:你性要是去了,这个王也就没有了。你明心见性,这就是弥陀现前。
“性在身心存”:你的自性若是在你身上,你这身心,也就是存在的。“性去身心坏”:你的自性若是走了,这个身心,也就坏了,没有了。“佛向性中作”:佛要向自性里边修,自性是佛;你要在自性上用功夫,才能成佛呢!“莫向身外求”:你不要到外边去找,不要向外驰求。这个自性,也就是佛性;佛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和佛性,是无二无别的。所以你若想成佛,必须要在自性里用功夫,就是自净其意志;你自己把自己的心性清干净,就要把所有的习气毛病,都去尽了。所以你自己若不去你的十恶八邪,不去你自己的毛病,你想要成佛,那是无有是处的。所以莫向身外求啊!
“自性迷即是众生”:你自己不明白自性,你迷失了你的自性,你忘了你的自性,这就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你自性若是觉悟了,觉悟一切的恶法不要做,觉悟一切的善法必须要修,所以就断恶修善,这就是佛。“慈悲即是观音”:你若想要学观世音菩萨,那最容易的,你就行慈悲法,对一切的人,都要存慈悲心。好像有一天,果前说:“这个慈悲,is really new to me. I didn't know what compassion was before.” ( 对我而言,的确新鲜得很。以前我不知什么叫慈悲。)不单果前不明白,我相信很多很多西方的人,对慈悲都很生疏的。为什么呢?他不讲慈悲,所以就对慈悲特别陌生,特别不认识,所以也就对面不认识观世音。因为你不知道慈悲,所以也就不知道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不认识了!
你若想认识观世音菩萨,就行慈悲法。什么叫慈悲法?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就是给其他人快乐;悲,就是把其他人的苦拔除。这个乐,是真正的快乐,不是好像世间的娱乐,或者去赌钱,或者去跑马,或者去看电影,或者去跳舞,不是这个乐;这个乐是苦。那什么才是乐呢?就是你能令他真正明白,真正觉悟,这就是给他真正的快乐。再也不糊涂,断无明、显法性,这就是真正的快乐。你若想学观世音菩萨,就实行慈悲法。
“喜舍名为势至”:怎么叫大势至菩萨?就是欢喜布施。在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里你能喜舍,这就是学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有大喜大舍;观世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
“能净即释迦”:你能自净其意志,自净其心,返本还原到你那个本妙明心,圆明觉性,也就是返本还原到你如来藏性上,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就是能仁。
“平直即弥陀”:你若能公平正直,一点偏私都没有,对任何人,都是大慈平等,最平等的,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行为,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子。这个都是一种比喻,你不要说:“喔!平直就是阿弥陀佛了。”你不要生出执着,听经闻法,就怕有执着,说:“啊!我听一位法师说,平直就是弥陀佛。”那你把弥陀佛,可形容得太没有什么价值。这都是一种比喻:你能平直,心里公平正直,就是阿弥陀佛的行为。说:“六祖讲的嘛!还有什么不可信的呢?”六祖?六祖几时讲的?我怎么没听见呢?
“人我是须弥”:啊!最要紧的是这一句。人我,有人有我,就是有须弥山;有须弥山,就是再没有那么高的了。你看!这都有个我,人有人的相,我有我的相;人有人的架子,我有我的架子;这个架子,有须弥山那么高。梵语须弥,中文叫“妙高”,这妙高不知道有多高,因为它太妙了。所以人的贡高我慢就是须弥,你有人有我,就有须弥山。现在你听明白了吧?人我就是须弥。所以前边那个平直,就是阿弥陀佛,这都是比喻!这就教你在自性上就见阿弥陀佛,自性上就知道一切的毛病。
“邪心是海水”:你有邪心,就是咸水海里的咸水。“烦恼是波浪”:你有烦恼吗?你有烦恼,那海水里就生出波浪。这波浪有大有小,小的波浪,很平静的,没有声音;大的波浪,若冲起来十几丈高。哦!这一个波浪,把大轮船都卷到海里去。你看有多少大轮船在海里,也不知道都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就是龙王请客。龙王爷大约因为龙宫里,或者有什么事情,要请一些人去做客人,所以一个大浪,就把轮船请到海里。波浪若这么大,会把大轮船卷到海里去;我们人的烦恼若大了,就把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都遮盖住了。所以我们要小心一点,不要生烦恼。你若有烦恼,就有波浪。
“毒害是恶龙”:有了波浪,就会发生危险,就有毒害。毒害是什么?就是恶龙。所以我方才没说吗?龙宫的恶龙要请客,它卷起来一个大波浪,就把轮船上所有的人,都请到龙宫去赴宴,给一点龙宫里的龙酒喝。
“虚妄是鬼神”:虚就是神;虚,你说他有,终是虚无。妄是假的。所以一般人因为这个,才说:“我不信有鬼,我不信有神,我怎么看不见呢?”这不要看见,根本是个虚妄的嘛!你看它干什么?你看见也是虚妄的。鬼,你用手抓,也抓不来他,你看见好像有这么个形相在这地方:“啊!这鬼在这儿呢!”你用手一抓他,没有抓住,他还在那儿;你再用一手一抓他,还在那儿。他就是一个影,为什么呢?虚妄的嘛!他不实在的嘛,所以这鬼是这样子。那神呢,也是这个样子。
我告诉你们怎么看鬼、看神。鬼是黑色的,一个黑影子。神呢?有的是白影,你看他是白色的。鬼,是黑色的,因为他属阴;神,是白色的,他属阳。但是你看是有那么个形相,视之可以见,取之不可得。你这么想要把他拿来,说:“我把这个神拿来,放在我手上看看。”拿不来的,所以说虚妄。
“尘劳是鱼鳖”:我们自性里的尘劳,就是我们自性里的鱼鳖虾蟹。
“贪瞋是地狱”:我给你们讲经讲了这么久,都没有告诉你们:贪瞋就是地狱。不是说贪瞋本身是地狱,而是说你有贪心,就一定会下地狱;你有瞋心,也一定会下地狱的。现在你贪,将来是下地狱的;现在你瞋,将来是下地狱的。虽然是将来下地狱,但是是现在种下的种子,所以说贪瞋是地狱。
“愚痴是畜生”:我给你们讲经,常说哪个人愚痴得像个猪似的,这就是畜生嘛!你看猪,有的人说:“啊!猪很聪明,知道吃东西睡觉,什么也不干。”你看!说它什么也不干,就是聪明了;所以有的人也要学猪,一天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就吃,到时候就给世间人杀肉吃。因为这个,所以说愚痴就是畜生。
畜生就是愚痴,你说畜生的一生,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没有什么意义,它也愿意活着,就说杀猪的时候吧,你把它一捉住,它就吱吱哇哇那么叫。叫什么呢?它说:“啊!我不愿意死啊!我也不愿意死啊!”它说它也不愿意死,不过我们人不明白它的言语,它那么叫,那么哀求你,你也不知道;你若懂得它的语言,或者就会生出慈悲心,不杀它;可惜不懂。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鳖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善知识,常行十善”:各位善知识,你能常常行十善道,“天堂便至”:你就可以到天堂去。“除人我,须弥倒”:你把人见没有了,我见也没有了,须弥山也就倒下去,也没有了。“去邪心,海水竭”:你把你邪知邪见的心去了,海水也就乾了。
“烦恼无”:你没有烦恼,“波浪灭”:头先我讲,我们人心里,这一念一念微细微细的念头,就和水上小波浪似的,你不觉得有波浪,但是它可有。大波浪,就变成大的烦恼了;小波浪呢,就是微细微细那个无明。在你心里,就像水的波浪,前边那个过去,后边那个又来;后边过去,更后面那个又来,总是有的。你要没有这个波浪,就要没有无明;你有无明,不是吗?就有波浪。
你有无明,就有贪心,有贪心,就有瞋心,有瞋心,就有痴心。你为什么有贪心呢?因为无明支使着你,无明说:“我欢喜这个东西,你快给我拿来,快给我弄来!”贪心就会去帮着找这个东西。譬如贪财的,就找财;贪色的,就找色。找不来,就发脾气。好像我有一个徒弟说:“我想什么,就要有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所以就发脾气。这个就是有无明嘛!无明支配他,就发起脾气;发起脾气;就生起波浪,生起小的波浪不要紧,生起大波浪,龙王就要请客,龙王就要开宴会,开大party。
“毒害忘”:你毒害心若忘了,不害人,就没有龙。龙会喷毒气,人若中毒就会死的。“鱼鳖绝”:鱼鳖绝,也就连龙也都包括在内。
“自心地上”:你自己心地上边,“觉性如来”:自己的觉性,就是如来。“放大光明”:就生出大的智慧来。“外照六门清净”:外边眼睛看见色,不为色转;耳朵听到声尘,也不为声尘所转;鼻子嗅香尘,也不为香尘所转;舌尝味尘,也不为味尘所转;身觉触尘,也不被触尘所转;意缘法尘,把法尘也没有了。
“能破六欲诸天”:这六根门头都清净了,能破六欲诸天。什么是六欲诸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他化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六欲诸天。六欲诸天是什么?也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眼、耳、鼻、舌、身、意清净了,六欲诸天就都破了。六欲诸天的种子、那个因,就在你眼、耳、鼻、舌、身、意这儿!你的眼睛欢喜美色,生到天上去:“天女非常漂亮!”这就被六欲天所转;耳朵听声尘:“啊!天上的音乐,非常好听,啊!我生到天上去,天天听这个音乐,这比你那个吉他啊、什么的,奏的音乐都好,比你那小提琴、大提琴哪,奏得都好。”你的鼻欢喜香味,你就生出这么一种妄念,你说:“人间有这种香味,天上有比这种香更香,有所谓异香扑鼻。天上那个香,一定胜过人间这个香。”所以你鼻子不为香尘所转,这也把六欲天给破了,乃至于舌、身、意都是一样的,这就叫把六欲诸天都给破了。说:“六欲天破了,这个地会不会坏呢?”连虚空都没有了,怎么会有地呀?说:“那我在什么地方呀?”你就在虚空里住,那不是最好啦?不必再回来了!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自性内照,就是回光返照。返照,就是教你觉察,教你觉悟。觉性如来,则你三毒都消灭了,贪瞋痴三毒就没有了。“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地狱所有一切的罪业,也都消灭了。怎么样消灭的呢?你因为没有三毒,没有无明,所以就没有罪;一切罪业,也都同时消散。这个时候,你悟得“罪性本空”,罪性本来是空的。但是你若不破无明,罪就不会空;你要破了无明,才会空的。
“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所以你内里光明,外边也光明,内外都是光明的,内外都是无障碍。没有障碍,岂不就是极乐世界呢?极乐世界,就是没有三恶道,没有一切的障碍,没有三障。现在你内外明彻,所以三毒消灭,三障也蠲除,这就是极乐世界;不异西方,和西方没有两样,是一样的。所以头先我说不必费手续,不像我们到某一个国家去旅行,要申请passport(护照),办很多手续,经过很多时间。我们现在不用办,当下就是西方;所以说与西方没有分别。
“不作此修”:你若不这样修,“如何到彼”:你怎么能到彼呢?离得这么远,坐火箭到月球去,还要好几天的时间呢;你若到西方极乐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比月球远百千万万倍都不止,所以怎么去得?这就是要你自净其心。
“大众闻说”:大众听六祖大师这样一说,你说怎么样?“了然自性”:大家都知道,喔!原来自己身体,自己不会用,自己没有认识,自己本身就是极乐世界啊!所以都见性了。“悉皆礼拜”:大家一起都给六祖大师叩头顶礼。“俱叹善哉”:大家都说:真是好得很。啊!真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妙的佛法,这真是不可思议!“唱言:普愿法界众生”:大家就说了,我们普遍发愿,愿意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谁听见这个法,谁就同时开悟,同时证果。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若想修行啊,“在家亦得”:你不用出家,在家修行也可以,“不由在寺”:不一定要在寺。为什么六祖大师这样说呢?他这叫现身说法,他原来也没有出家,和打猎的人一起住了十五年;在那期间,都是用功修行的,所以他说不由在寺。
“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你在家人能修行,就像东方人有善心似的。“在寺不修”:你出家若不修行,“如西方人心恶”。这都是比方,你不要以为就是西方人心恶了。“但心清净”:你只要自己的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你能自己清净其心,就是自性的净土,自性的西方。
“韦公又问”:韦刺史又问:“在家如何修行”:在家人怎么样修行呢?“愿为教授”:我愿和尚您教授我。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我现在再给你们说一个无相的偈颂。“但依此修”:你们只要照着这个方法去修行,“常与吾同处无别”:就和我常常住在一起,是没有分别的。同处,在一个地方一样的。“若不作此修”:你若不照着这偈颂去修行,“剃发出家”:你就把头发剃了,胡子也剃了,出家了;“于道何益”:于道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德是做的,不做哪有德?必须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才能有益处呢!
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颂曰”:偈颂说:“心平何劳持戒”:平,就是没有贪瞋痴。为什么你要持戒?就因为有贪瞋痴。你守持戒律,不被三毒所害。所以你心里若平了,就是心里没有波浪,没有波浪,就是没有无明;没有无明,所以又何必再辛辛苦苦持戒律呢?
“行直何用修禅”:你行为公平正直,就是禅;禅,也就是教你把这一切的毛病去了。所以有的人说:“心平何劳持戒,我就不持戒了。”但是你心里平没平呢?他也不管心里平没平,他就先要不持戒。你心平,才可以不持戒,你心里没平,怎么可以不持戒呢?他就骗人说:“我心平了!”心平?他做出事情来,最不公道,又自私、又自利、又小气、又妒忌、又障碍,你说那怎么能行?
“恩则孝养父母”:讲到恩上,就要孝养父母。因为父母生你,你应该报恩,应该对父母好一点。“义则上下相怜”:若是讲道义,就要上下相怜爱。好像父母亲爱子女,就是一种慈悲怜悯。这就属于义。
“让则尊卑和睦”:互相谦让,互相客气;就是尊卑都看得很平等,和和睦睦的,没有一点意见。
“忍则众恶无喧”:你若是忍,那么人家有恶处,你也不会给宣扬出来。什么叫忍?忍,就不要讲人家的坏话,不要讲人家的私处,不要破坏人,不要专门妒忌障碍人。说:“那个人,你看他做的事情真不好。某一天,我看见他到market(市场)去偷人家东西。”根本也没有这么回事,他就造出谣言。又说:“那个人受过戒,但我看见他又到什么什么地方去喝酒。”又说:“啊!他又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坏事。”根本没有这些事情,他就给人造出这么多的事情,这个叫喧。应该隐恶扬善,人有恶处,应该给人掩着一点;人有善事,应该要提倡。但是,他是隐善扬恶,人家有好处,他不讲;没有恶处,他也要给造出来。
“若能钻木出火”:什么叫钻木出火呢?古来中国人取火,是钻木取火;在木头里钻、钻,时间久就出火了。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了。
“淤泥定生红莲”:淤泥,就是不洁净的地方;在淤泥里,一定能出红莲华。钻木出火和淤泥生莲,就是说你不一定要出家,你就在家,你能把欲心断了,一样可以有成就的。这就是说在家也可以修行成功的。
“苦口的是良药”:谁要是说你不对处,一定就是你的善知识。好像你有毛病吃药,药非常地苦;对人口里是苦,但是对你的病是好的。药,苦是苦啊,可是能治你的病。
“逆耳必是忠言”:谁若骂你,谁说你不对,好像做师父的,就专门挑徒弟的不对,说:“你不要懒惰,不要睡觉。”这一般人听了:“怎么你管着我呢?”尤其美国人都是自由的,有人管着,真是不舒服。好像那个小沙弥就是,为什么他不听你们指挥?因为他对我讲:“他总要管着我!总要管着我,我怎么可以受他管!”说大沙弥、二沙弥,总要管着他。他大约也有成见,因为美国人就是不愿意听人家指挥,就是要自己唯我独尊的。就是不论好不好,我也要听我自己,不听人家的;我就是个木头,我不懂事情,我也要听我自己的,我要独立。这是我知道美国人的这种思想,不愿意听逆耳的话。
“改过必生智慧”:你若能改过,才能生智慧,你若不改过,就是愚痴嘛!那就不必讲得太详细了。
“护短心内非贤”:你若护你的短处,你有了毛病,怕人家说,人家谁说你的短处,你说:“不会,不是啊,这个你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这么一回事啊,我也不是愿意这样做啊。这是因为种种情形,有不得已的情形。”就自己给自己做辩护律师,讲得条条有理,这就叫护短。护短,就是你有毛病,旁人给你指出,你还不承认,说:“不是那个啊,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嘛!”这样的徒弟,我见过多啰!不知多少;他以为我是最愚痴的人,对我讲什么,也就可以把我骗了。
“日用常行饶益”:日用,就是一天所行所作。常行饶益,就饶益众生,要对人有好处,不要对自己有好处;愿意利益人,不要利益自己。“成道非由施钱”:成佛,不是说我布施几千万块钱,我买一个佛来做;不是的,是要你自己修行。
“菩提只向心觅”:菩提觉性,这个觉道,是向自己心里去找去,不是向外驰求的。“何劳向外求玄”:你怎么可以到外边去找玄妙呢?
“听说依此修行”:你听我的话,依这个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天堂,就是天国;虽然说极乐世界,也可是说耶苏教所讲的乐园,那个天堂。你不要说走到天上,才有天堂;天堂,就是在眼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师复曰:善知识”: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你们切记切记,应该要依照这个偈颂来修行。“见取自性”:你呀!各人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直成佛道”:你若能明心见性,才能直成佛道。“法不相待”:这个法,谁也不能替代谁,谁也不能等着谁。你必须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你要自己去用功。
“众人且散”:大家现在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去用功,去修行,去自净其心。“吾归曹溪”:我回到曹溪南华寺去。“众若有疑”:你们若有什么疑问,“却来相问”:你们都可以快来问一问。
“时刺史官僚”:在这时候,韦刺史这一些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个个都开悟。“信受奉行”:他们开悟了。他们怎么样开的悟?你不要管,现在你自己也想个办法要开悟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