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年行脚前开示

二〇〇八年行脚前开示

来源:溯源网站  妙祥法师2009-07-12 21:34

 

二〇〇八年行脚前开示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一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法堂

听众:全体僧众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行脚的一些规矩。实际上这都是老调重谈了,因为每年的行脚都要讲一讲,有时候是在寺内讲,有时候是在寺院外,行脚途中讲。因为今年有大戒师及很多的沙弥没有参加过行脚,所以简单地把这个规矩和注意事项说一说。

在没有说之前,我先把这个行脚的人员说一下。我们不可能都去,所以就要留一部分在寺院,维护常住的一些建设和寺院殿堂等等的事情。我先把留守的这一部分人说一下。由这些人在寺院维护常住的事情。常住的事情由亲藏和亲舟师全面负责,医疗和纪律这方面还是由亲昌师来负责,殿堂的事情由亲惟师来负责,禅堂的事情由亲显师负责,人员安排大概是这样。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向亲藏和亲舟去请教,这样的话,便于把寺院维护好。实际上寺院的事很重要,行脚是否能够很好地行,回来后能否有一个很好的、安定的环境,这就得靠在家的师父来维持。剩下的人都要参加行脚,大约是二十人。

下面我就把行脚中的一些规矩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因为很多师父都是常行脚的,有些事情都已经清楚了。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行脚,要行头陀?因为它是四依法之一,要行头陀,要乞食为生,这是我们出家人的根本,也是我们必须做的,这也是四圣种子。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比丘,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子。

要想得阿罗汉果,成佛道,必须要经过这一关。所以说这一关是最殊胜的,也是最快速的成就方法。它对我们出家人来讲,是必行之路,没有疑问的。所以这条路我们要生生世世走下去,不光是今生要能走,来生也要走,生生世世都要这么走,要永远地这样去行持。因为它是成圣道最殊胜的一条路,也是最直接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为什么我们成为众生?就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过重,而且不能自拔。所以说只有依靠佛教给我们的这一殊胜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脱离苦海。所以说乞食生活对我们来讲,就是脱离苦海最殊胜的一个方法,也是根本的方法,我们作为出家人必须要无条件做到的。也包括沙弥,如果这条做不到,都是不允许出家的。所以出家时都要问:是否能够乞食生活,能够忍饥挨饿?如果不能进行乞食、忍饥挨饿的生活,是不允许出家的。

这个不是外道,这是去掉贪嗔痴的最殊胜的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这对我们来讲是个难得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年年行持。我们感觉到:行脚乞食对我们来讲是稀有、罕见、难得。也就是说,能给我们这个机会,是最殊胜的,我们应该生出一种稀有、难得、感激的心去行持。

虽然这次行持的时间不会太长,但终归要种下一个种子。年年要种,终有一天,我们的道业就会坚固,就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跨越。所以说,行头陀的意义很深、很远、很广,而且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从表面看,好像很简单,但它能去掉我们的贪心、慢心,对我们的修道很有帮助,能降伏这些妄想,是个非常殊胜的方法。

过去有句话:读千卷书不如行一步路。我们只有把它落实到行为中,才能真正的在心里上去彻底地认可它,才能化为一体。如果我们光从理论上知道这个方法很殊胜,但终归是理论,这种理论并不是真正的理论。真正的理论是:理论和行持是一致的,无二无别。这才是真正的理论。现在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所以我们必须行持,这个行持就是把理论化为“真实的理论”,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通过这么多年的行持,我们所得的感受,知道这条路是非常殊胜的,同时也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长远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不是说:“我行脚行几天,就能得到它的根本利益。”它的利益因为太真实、太深、太广,所以要慢慢地生起。

有的可能考虑到:我都行脚这么长时间了,却没有多大的效果,虽然有些感受,但是觉得不是那么深。我们不能用这种知见来看待这个根本法,因为根本法,它是要深入的,把我们最难解除的那种无明一点点去掉,所以说必须要下大功夫;同时,它功德的显现也是一点一点的。但是我们行持一次,必然有一次收获。收获不在以后,就在当下,只不过我们没有慧眼,看不清楚。所以说,只有通过行持,我们才能把它真正的融化在我们的心里。

行头陀的好处,在僧众行脚报告也反复讲,虽然讲了很多,但是我们能不能认识到它真实的意义呢?实际上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就像我们都常讲:我要学佛。学佛该怎么学?见性成佛。都说见性成佛,但有的人追求了很长时间,为什么效果不大?就是我们的行持功夫不到位,因为有漏。行头陀正是将我们的不到位调整到位,把有漏变成无漏,所以说头陀的意义太深了。

行头陀和见性是一致的,没有头陀行,想见性也是很难的。而且它还是最直接的方法。我们有很多的我执和法执等等——就是财色名食睡,根本放不下,只有行头陀才能使我们真正地彻底放下。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过去劫的修行过程中做过忍辱仙人,被割掉四肢都不嗔恨,最后成佛道了。所以这个忍辱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说我们在平时修的那点忍辱就成为忍辱了,那个都是可以思维、可以思量的,而且还允许无明在发展。所以这种修行方法和平时就不一样了。

我们这种头陀行对忍辱来讲是突然的,而且是迎上去的。换句话说,我们的忍辱不是被动的忍辱,是主动去忍辱。主动的忍辱和被动的忍辱就不一样了,被动忍辱,他的心里不是那么信心十足。而信为成功之母,所以他不容易成就。我们行头陀就是有信心迎上去接受忍辱这种修行,这时我们有主动心,所以信心十足,它必能迅速地来成就我们。所以说,头陀行和乞食对我们修忍辱是最好的一个方法。

我以前也讲过,泰国也有行脚乞食的,他们长年那样做。他们的教化因缘很殊胜,殊胜到居士都主动供养。但是达到一定程度了,这种忍辱反而显得不如我们现在的情况。在众生都不了解佛教的时候,我们进行行脚、乞食,这个教化工作就来得突然,来得深刻,不让我们有半点妄想生起,也不允许我们有所选择,所以我们就会很快地得到忍辱的锻炼,这对我们修行来讲是无价之宝。

再一个就是,行头陀还有一个教化众生的意义。因为众生现在对佛教逐渐都有所认识,但这认识并不是纯正的,因为这里还含有很多的世间法,一些外道等都参与到佛教里。就像佛讲的:往牛乳里不断地加水,最后变成了空有其名而无其实了。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还有一些人打着佛教的旗号,不断地冒充僧人,到处化缘要钱等,给信众和普通的老百姓造成了一个极坏的影响。

这些事情得靠谁来完成和清除?就要靠我们行持头陀行来清除。对正信佛教舆论的宣传也是很重要,对不良影响要去批评,要直接去反对,不要含糊,这也是对的。但是要真正地让老百姓彻底认识佛教,必须以身示法。你说佛教好,你说僧人好。“僧人好,好在什么地方?我没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我们没在,我们只是看到现在的僧人是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很多的人。有的虽然表面服了,但心不服。

所以通过我们以身示法的行持,让众生不断地、真正地认识佛教、认识僧人,使他们充满信心,能够走上解脱之道,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楞严经》上讲了:自己未度,要度他人者,为菩萨发心。我们这种行持就为菩萨行为,所行就是菩萨道。所以头陀行对我们来讲,对众生来讲都是必要的。通过我们这么多年的行持,确实能感受到这一点。

通过行脚报告,大家也反复讲。行脚报告出来以后,其他人甚至出家师父听了以后都大受感动,感觉到自己有了希望,有了信心。对佛有信心,对三宝有信心,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要努力的。所以说,我们行头陀就肩负着更大的度众生的责任,行持的好坏也关系到佛法兴衰的问题。不是我们行持了就可以了,而且必须要行持好,这才行。

一会我要把这个行持的问题再具体地讲一讲,要学会如法地行持。我们对行持这一块也不是十分熟悉,虽然有了十多年的经验,但还是陌生的。因为我们对佛法的深意了解得还是不足,也没有更多的资料来介绍这一块,这得靠我们不断地行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正,才能把这个行持圆满下来。更主要的是:要在行持中坚持原则。这是我们最难最难的,因为行持中必然有很多的难处,而难处正是让我们行持的机会。所以说虽然有难处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在这个机会中如何把握,这就是我们要具体讲的。

我们下面把在行持中要具体注意的事项简单说一下:第一个,我们要行脚,要去走,到了目的地以后要走。第二,要把三衣钵带好,因为三衣钵是成佛的一个标志,也是如来的家当,所以说三衣钵都必须带足。包括滤水囊、十八种物、绳床等,这些东西都必须得带足。不允许说可带可不带,这不允许的。

现在外面有一种风气,出门挂单就带着七衣,钵也不带,就带着七衣出门。像这种情况、这种风气,非常不好。过去讲,你去受戒,你三衣钵不具足根本就不给授戒。换句话说,你三衣钵不具足就不允许剃度出家。现在剃度的也就是糊弄,有的根本没有什么三衣,把头一剃就叫出家。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佛教的规矩。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说:“我有钱,我可以剃完度以后再去买,再去请。”所以他们就急三火四地剃度。把佛教的规矩都给破坏了,就是因为金钱的关系。

金钱对我们的害处太大了,所以佛说:出家人是绝对不允许摸金钱的,甚至你要房子、要地、要车,佛都允许,但绝对不允许摸金钱,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南传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挺震撼人。它说:如果出家人摸金钱,就不能给人授戒。你就是证到阿罗汉果,如果手捉金钱也不算真正的比丘。佛也讲:摸金钱非佛弟子。所以比丘这个称呼对我们来讲是很殊胜的。

所以我们出家人的行持是很重要的,每一条都必须要做到。首先是三衣钵要具足,十八种物要具足,不能少。特别是滤水囊,不管我们用得着用不着,都得必须带。因为这里有个佛法的延续和继承的问题,另外它也是一种法宝,它能时时地教育我们,使我们心里远离世间的贪欲,并培养慈悲,所以这都是必须带的。

过去,台湾有一个法师曾经讲过:现在都是自来水了,不用带了,如果要是出外不方便,可以去买纯净水或是矿泉水来喝就可以了,因为时代变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随着世间的变化就把戒律给舍掉了。这将来就会变成:人们再行持的话,就不知道有滤水囊。所以说,滤水囊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培养我们慈悲心的法宝,所以我们必须要带。也就是说:十八种物必须带足、带好。虽然很累,但它是表一种法,我们背着法去不断地行持,身心必然俱得大利。身体外的负担重了,但我们心里的贪嗔痴去掉了,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是非常好的。

第一个就是:三衣钵必须具足。就是在咱们寺院也是这样,三衣钵不具足的不给挂单。本来有很多人很虔诚地到咱们这来,要参学,甚至他们的修持也很好,但是三衣钵不具足不给挂单。不是我们矫情,也不是我们做作,要显示我们戒律的森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体现佛法的严肃性,不允许想改就改,想变就变。一个是我们自己要做到,同时也告诉大家,你不这么做是错误的。所以三衣钵要具足,要带好,这是一个问题。

在头陀中背着三衣和十八种物不断地行持,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要收回眼根和耳根,不要东张西望。这个是我们平时在静中不注意的事情,因为在寺院内,你瞅哪也看不出个什么东西,所以觉得无所谓。但出去以后,外面的污染就越来越大了,所以说必须得收回眼根和耳根。这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眼根和耳根都已养成习惯性,有时候不听我们思维的支配,我们想收回来,但那个习惯性不收。你想不瞅,那眼睛自己偷偷地往外瞅,所以这个力量非常强盛。

所以说“习性如暴流”,这个习性像暴流一样,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不管它是什么力量,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习性改变。想改变,我们就要按《经行》上说的去做,眼观卧牛之地。在行走期间还要诵楞严咒,要保持十遍,多了更好,不限,通过诵咒来不断地摄心。后面还要有两个沙弥用方便铲,不断地掩埋众生,培养慈悲心。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出去以后,因为是整体出去的,所以要有整体概念,要化散为一,不允许有个人想法和个人的行为。比如说走路,突然的我想要停下来,我要上那地方看一看,或是如何如何,这都是不允许的;或是碰到熟人去打招呼,这都不可以的。就是说一切都不允许,只有停下来,出去方便时才可以离开大众。就算出去方便也不允许有个人的行为,“那个山地好,我上去看一看。”不允许,必须到指定地点再去,不允许超越。所以说,集体概念必须要统一,这里面就体现了一个依教奉行,都要依教奉行。

这个依教奉行里面就有很多的说法,包括我们的语言,不允许顶撞,首先要依教奉行。昨天有两个居士,其中有个居士说:“你快巡夜了,这地方我来看着。”那个居士说:“好。”他又提出了一点别的要求。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说:“你原先做什么还做什么,这个地方还是交给他管吧。”他说:“我还有别的事。”我说:“不管你有什么事,你放下就完事了。”就是说,他不懂得这个依教奉行,所以这就令人很不愉快,自己也不能获得大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他有个人的想法和个人的事情,包括我也不太清楚的情况下,首先应该怎么做呢?应该依教奉行,师父怎么说就怎么做。“好,这么做可以。”依教奉行以后,再把你所遇到的困难提出来。比如说,“那地方我再看看,我还坚持那么一个事,我怎么去完成?”不是说用这个问题来否定让你干的事情,而是在这个事情完成的情况下,我怎么来穿插,把这个也完成。这样的话就圆满了。

他可能也不太会说话,你叫他做别的,他马上提出个理由来反对你所说的一切。不管他用心如何,甚至没有反对的意思,只不过把自己的困难提出来,或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提出来,但他做的终究不合适,这必须在依教奉行以后再提。有的人不是,是先讲条件后依教奉行,这就是我们的毛病。要先依教奉行,然后再把你具体的情况说出来,而且必须在依教奉行的条件下去提。这就是我们没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和理解所产生的弊病,所以我们在行脚途中一定要依教奉行。

依教奉行就是我们最大的一种修持,也是放下我执的一部分。没有依教奉行,我执就不好放。我们个人都养成了个人的习性,都在我的小圈子里,或是我说了算,或是我的想法,或是我的感觉,这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依教奉行,让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比如说,走到路边要休息,师父说:休息了,或是执事人告诉:休息了,大家要背冲道。就要马上迅速地背冲道。而且这个背包摆放要一致,要成一条线。坐着也要坐得有威仪,也要成一条线。

在坐的时候,不能说:我向师父请请法吧。一会儿来一个,一会儿来一个,最后来了很多,都集中在师父那一块。别人还不能说啥,“你看看,都在向师父请法呢,你说我们能说啥?”最后整个僧团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了。所以说,必须在保持一致性的条件下才能去请教问法。问法也必须由执事人来安排,因为这是需要大家听,还是给个人讲,都必须安排,不能自己想过去就过去,这个不合适。有时候我也不好意思说,有的是要给师父按摩按摩,都是一片发心,都是非常好的,我又无法拒绝。

    所以说,这些问题必须由执事人来安排,不能谁都过来。有时候过来五六个,按头的、按胳膊的、按脚的,一人一部分,最后我都快分开了。而且其他人也没法休息,“你说不过来吧,显得自己对师父不恭敬;过来吧,还插不上手。”最后,整个的一致性和清净心都乱了。所以不要这样,这种情况今年得要避免,必须由执事人来安排。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问的时候,你可以提,由执事人安排,是需要给集体讲,集体听,还是给个别人讲。

我们走道的时候要有一致性,放包的时候也要有威仪,有的放包时,包一扔,往地上一放,咕咚一声,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我们背的是十八种物,甚至还有三衣钵,突然往地上一放,这么一摔,在世间法也是不允许的,何况在修行佛法上,背着佛的法宝必须要恭恭敬敬地放。放下以后,我们在方便或是行走的时候,虽然也可以活动活动,但是上身要直,不要晃。有的就是穿着袈裟还行,还觉得挺直,一脱袈裟,肩膀就晃起来了,这都不行。这方面我们训练得比较少,应该上身不要摇动,这样的话,僧人的威仪也会体现出来。

晚上住宿的时候要统一安排,集合的时候要迅速,谁和谁在哪一个位置,不允许挑剔。说:“师父你看看,我这地方有个石头,给我换个地方,这地方太硌腰。”这个都是不应该的,分到哪是哪,一定要先在那地方。如果确实还有额外的地方需要调换一下,那时候再跟执事人说。不要为自己去讲条件,遇到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外面再好,它也不属于你的;这边再不好,它也是你所需要克服的。我们不要错过机会,修行就是从难修中能修,这就叫修行。

下面讲到乞食这方面。乞食时,我们有几类人家是不能去的。比如说唱令家啊,还有妓女的地方,酒家、屠宰家都是不应该去的,也包括小卖店,小卖店若是卖酒、卖肉的,我们不去,屠宰家也不去。有的不是屠宰家,但正在杀鸡、杀动物,像这样的人家,我们也不去。虽然敲开门了,说要乞食,一看他在杀生,我们要马上离开,也不乞了。不要给杀生家造成一种误解,说:出家人不在乎杀生。我们太在乎了,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未来诸佛,你杀生,我们就不能给你种福田。要令他们能生起忏悔心,令我们得到正念。这个也很重要,特别是没有乞过食的沙弥应该注意这一方面。

    乞食期间,在敲门的时候应该先三下,后五下,最后七下。过去都是摇锡杖,有时候锡杖的声音还小,有的院子很深,这怎么办?可以敲门。要缓慢,不要急,不要“咚咚咚”,人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要缓慢,不要惊吓人家。至于能不能乞到食物,我们并不放在心上,主要是我们要有威仪。这个铁门就好理解了,还有木门或是栅门,这时候也关着,我们可以念佛号,或是问一下,“家里有人吗?”也要按着数量去问,超过这个数量就不要再说了,就要离开。

乞食的时候,我们一共是乞七家,锁门的或是家里没人的不算。如果我们在乞食的时候已发现这家有人,但是他不出来,这算一家。一共乞七家,如果出去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共同乞食,那就把三个人的七家加起来乞,不允许超过,只能是少乞,数量可以少,但不能超过。

回来的路上,钵要端在胸口或是背好,要扶好,不要东张西望,要很威仪地走回来,哪怕差一步也不要随便。因为不光是我们见到的众生在看着我们,还有见不到的众生也在看着我们,甚至佛菩萨也在观察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做佛菩萨时时在看着我们、观察我们来想,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自己约束自己了。

我讲过,在乞食时如果有人给荤的,一定要拒绝,说:“我们出家人不吃肉,不吃鸡蛋,因为这有荤食。”为什么要明确地说出来,而且不怕伤了对方?就是因为让他明白这些东西不可食,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教化,所以必须讲。不能随随便便的,看到对方一片好心,“你拿来吧,放里吧。”你得到食物了,像是好心,他也得到布施的机会了,但是最终他的正念没有起来。不要以为接受食物就是给众生种福田,不接受食物就不是种福田了,种不种福田并不是由物质来决定的,关键是我们要让他生出一个恭敬心,生出清净来,这就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女人递过来的这个食物不能用手接,可以把钵盖打开,让她直接放到钵里,这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乞食期间,因为对方没有食物,往往说:“给你钱吧。”有的给少量的钱,有的给多量的钱。作为我们来讲,就要坚决拒绝,没有疑问。不能看对方怎么恳求,要你必须把它接受,不管他怎么要求,我们必须拒绝,同时要说明:出家人是不摸金钱的。就是肯定地跟他讲,不光跟他讲,也要跟所有的人讲,让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要听到:出家人是不摸金钱的,摸金钱不是正法,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

出家人是绝对不允许摸金钱的,这同时也教化了你面前的信士,让他对佛法生出清净的心。有时候他给你钱都存在着一种鄙视的态度,虽然有恭敬的一部分,同样还有一种不恭敬的成分在里边。“你无非就要点钱呗,像要饭似的,给你点钱就完事了。”出家人的人格在这一瞬间有可能就丢失了。我们一定要把出家人的这个形象塑造好,坚决不能要钱,而且要避开。

过去,咱们有个师父在受戒场上就遇到过有人要供养钱,捧一摞钱,都打成卷,要供养一个师父。这个师父就跑,这个居士就在后面追,捧着钱追。很多人都看到了,都以为发生什么事情了,后来有个师父就问那师父说:“你为什么跑啊?”他说:“他给我钱。”那个师父说:“你看看你,你不要,可以给我呀!”不管是开玩笑也好,还是真的也好,这就说明两个问题、两个境界。你看,不要钱的人,反而被人拿钱追着撵,而要钱的人,人家不给。不是金钱的问题,这就说明谁是福田的问题,不摸金钱就是福田。

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方面,不摸金钱才能给众生种福田。如果带着钱去给众生种福田或是乞食,我想:这是一种虚伪,一种欺骗。因为你那所谓的乞食不是要乞食,而是你在试验人,我这里有钱,而生出一个慢心。“你给不给都行,反正我兜里有钱。”另外也不符合佛法的清净,既然不清净,如何给众生种福田?

宣化上人讲:不摸金钱才是真正的福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福田。同样,我们如果按照佛的戒律去做,那戒律就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在这里生长一切善根,所有正知正见都由此善根而生起。所以说,不摸金钱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换句话说,对佛法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正法来讲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们行脚为什么要年年走?不光是乞食的问题,同时要把这条戒律弘扬出去。从每个居士那做起,让他们在没出家之前都知道佛有这条戒律,而且将来出家时要行持,这是我们长远的计划。也就是说,不管他今生或来生,知道有这条戒律以后,他就会按照这个戒律去做,这才是我们的愿望。

    乞食以后,往回走时也要不旁视,而且要直走。我们都看过《解脱之路》,那里边有个师父,是个外来师父,往回走的时候,他就左右顾视,来回顾视,这个就不威仪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但这是养成的习惯性。在录像中一看,就很不威仪。两目一定不要左右顾视,要直来直去,得培养我们的直心,培养我们正念。

乞食以后,回到集合地了,把乞来的食物统一放在一起,比如水果等等的,要居士来作净,作净以后才能食用。过斋后,要把所在的环境清理干净,不要乱扔,洗钵水都要倒在一定地方,这才可以。这些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还要及时刷钵,及时漱口,最后要及时离开。

在外面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下雨也好,刮风也好,我们都应该保持平常心。环境变了,但我们的行为和心都不能变,都要和正常一样,不为外境所转。一旦遇到外境变动的时候,比如有盘问的,去年是行脚了十五天,遇到了七次还是八次警察来盘问。盘问很正常,也是我们弘扬佛法的一部分。也要让公安部门知道,这样的出家人应该保护,这是正确的,所以说我们不要怕盘问。

被盘问的时候我们不要聚堆,不管对方言语多激烈,我们要保持我们的清净,由师父和执事人来回答,不要插嘴。东说一句西说一句,人家一看,没有规矩。虽然人家说得不合理,但是他不合理是他的,如果我们说出过分的话,就不是他的过失,是我们自己的过失,所以一定要有威仪。

另外,如果有来请法的,一定要告诉他,“找师父或找执事人,由他们来安排。”我们休息时,人家问你,你不能随便给人家讲。若是几句话,我们可以答;若多了,我们就不能答。有的沙弥就给人家讲了,这个非常不好,主次的位置弄颠倒了。有的人兴许不好意思往前找,也不知道谁是师父,想就向最后的人问问吧。一问,他就给讲上了,又结缘书又这个,都是不合适的。这个事情必须由执事人来处理,召唤一下执事人,说:“你看看,他们来请法,要问点事,你看怎么处理?”执事人一看,没什么大事,也无非就想请本书,这不必让师父去讲。这时候执事人告诉他:“你把这本书给他,讲一讲。”这时候才能讲。

我们既要谦虚,又要守原则。更主要的:我们在他面前,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表法。为什么能表法?因为我们的心本身没有越轨的行为,并有尊重心的行为,有集体的概念,这种心就是福田,这就是表法,法不从外表。饮水也是一样,给了谁,谁接受,不要去说一些别的话。大家做得基本都挺好。

在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打坐,写日记。这个写日记很重要,每个人都必须写。特别是行脚报告,你那时不写,回来写行脚报告时就没有词,所以一定要坚持写。不是为你自己写,这是为了整个众生而写。说:“我这样是不是不谦虚啊?我是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提高了这种做法?”不是。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前进,因为我们僧团还年轻,需要总结,需要了解,而且所有的众生也需要了解,需要总结,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法布施。这个也是很主要的。有些问题就得在具体的情况下才能具体讲,行脚这一块都是这样的。

我们上车下车都要如法,这次的行脚,今天下午两点到三点就出发。一会儿讲完以后,该准备的马上准备,有些不明白的,赶紧问问亲行,看看准备的东西够不够。那个药物由亲昌来帮着安排一下。斋堂的事情由亲藏来负责,但在寺院时,别大家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也不行,得问问斋堂,哪要坏了,咱们先做了吃。对外的事情由亲舟处理就行了;亲昌还有亲惟负责僧人的管理,上殿堂都必须要检查到;还有亲显,禅堂的钟板不能少。

但是有一点,你们在寺院不要随便下去。趁师父不在了,外面有那么多变化,我可以上外面溜达溜达,看一看。憋了一年了,今天师父不在了,我们就自由了。不要那么想,因为什么呢?确保我们的修行不能被它转,如果真需要的话,由亲舟和亲藏来安排,不要私自下去。一会上这,一会上那。还有的喜欢上阅览室。阅览室还可以,就是流通处不行,“我去选些书,赶紧看一些佛教的故事吧。”虽然是佛教故事,但是我们要求在寺院的还是要以《楞严经》为主,要培养正知正见。一个正知正见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就能下来,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得到的,甚至几年。基本的事情就这样。

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亲藏、亲舟有没有什么事?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上午还要准备,还要反复检查一下,因为走了以后就不能再回来取什么东西了,路程太远。

另外,在没上车之前,这个行脚信息不能说出去。什么时候走啊,到哪去,不能说,还要尽量保密。一个是为安全起见,一个是不给信众添麻烦,添负担。他一旦知道你走了,你说是供养不供养,护持不护持?他们心里就没法去取择,倒不是我们让他去如何,就他自己也为难。如果不让他知道,这样的话,就给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不知道。”他就没有这种负担,所以我们要多为众生想。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

维那:大众闻磬声至诚礼佛三拜!

维那:礼谢和尚三拜!

师父:礼佛一拜!

大众:阿弥陀佛!

维那:恭送和尚回寮!

大众:阿弥陀佛!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