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物施白衣 错解“慈悲”义
六度万行,布施第一。八福田中,佛、圣、僧为敬田,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末法时期佛不在世,僧田尤为重要。恭敬供养僧宝,获福之外,亦得出世法益,直至解脱。
而僧人若将寺院僧物倒施于在家白衣,是颠倒福田,将出世佛法做成了世间慈善,执于世间妄相,沦于六道迷途,毁众眼目,污清净相,断解脱路。
慈悲变慈善,少了“悲”字,没了救拔,迷途众生如何脱离生死苦海?
【佛教“慈悲”并非世间“慈善”】▪ 妙祥法师开示节选
善有世间善,还有一个出世间善。世间善,用世间法来解各种方便,它这个方便终归离不开世间法,只能顶一时,但不会长久的。
出世间善才为真善。什么叫善呢?佛法里的善,以严持戒律为善、无我为善、究竟为善,所以说这个善和世间善不一样。
慈悲和善事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因为慈悲它是一种无我的行为,这才能称为慈悲。有时候做善事可能是出于一种情感,情感在起作用,比如说,我看这人很可怜,这个人是我的亲属,或是我的朋友,或是一个小孩等等,他从情感出发。
只有出世间善才能转一切法,它都围你出世间转,并不在外面那个法的大小上。那个世间的善只能解决肚子一时的温饱,最后还起到增长贪心的作用,和了脱生死了无干系。
现在有一种叫“慈善”,这种慈善有的是寺院组织的,有师父来做指导,这可以。但是不能把供养三宝的物资再供养给白衣。这样的话,第一个损害了前布施人的利益。
什么是前布施呢?就是以前供养的人,是供养僧人的,你去给了白衣,这就违背了施主的意愿,使施主的布施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而遭受了损失,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僧人只能是指导慈善,不能进行布施。不能拿僧人的物资布施给白衣。
前两天去鞍山,鞍山的宗教领导就说:“有人反映大悲寺从来不布施。”我说:“我们没有金钱怎么布施?”他说:“你可以号召信众布施。”
我说:“已经号召信众布施了,比如汶川地震,我们已经号召了。但是我们号召是这么号召的:就地布施,不要以大悲寺的名义进行布施。是你布施的,就地布施就可以了,如果以大悲寺的名义布施,好像是大悲寺拿出什么物资来布施,这样的话怕人造成误解。”
后来他也承认,他说你这个倒挺实在。我说就得这么实在去布施才正确,不能搞一些虚名。虚名虽然是挂你名,但它有弊病的地方。所以说我们不布施也是布施,念经回向也是进行布施,每个人布施的方式是不同的。
所以三宝物不得随便舍,去滥布施。有的人说看看你们僧人大米白面那么多,给周围老百姓一点,搞好关系不行吗?我说那样就破坏了佛法。这样给的话,信众谁不会给?直接给就完了,何必给你,再用你来给,是不是?最后人家不供养三宝了,他就失去三宝给他带来福田的本意了,这个利益就没了。
另外呢,也使三宝以后修行困难,因为这样既不符合佛法的利益,更不符合世间的规律,所以这是不可以的。
【比丘世俗之善转动了非法之轮】▪ 南传尊者开示节选
现代比丘也有一些比较不耀眼的“宗教活动”,例如:教儿童世俗的科目(非佛法教育),或与佛教沾边的娱乐与游戏(佛教歌曲与舞蹈);开办孤儿院;布施物品给穷人和老人(比丘布施给在家人是颠倒佛法);主办朝圣团(佛教旅游);比丘自己筹款造佛像、盖寺院,或捐款给医院……等等,这是列举不完的。为什么呢?因为以无明和贪爱为根本的业行是无穷无尽的。
这些现象会发生,大部分是因为受到来自佛教圈子以外的误导性言论和批评的影响。渐渐地,在僧团以外的佛教圈子里也有了这种误导性言论。对于受到误导的眼睛,这样的“发展”看起来很好,是对社会有益,甚至是对人类有益的。
正如所解释的,这一切活动是佛陀明令禁止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佛陀,他知道什么会为佛教带来福利(真实的发展),也知道什么会为佛教带来灾难(虚假的发展)。
佛陀对于人道慈悲的准绳和俗世人道主义的准绳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他知道,一旦走上错误的道路,比丘们便不可能修行正法,不可能了解正法,不可能教导正法。
对于比丘来说,这不是人道行为,因为这样做便全速转动了非法之轮,会离正法越来越远。非法看起来像是慈悲与人道的,但是从结果上来说,它既不慈悲,也不人道。
是谁转动了非法之轮?是谁在维持它继续转动?每个人。因为僧团腐败只是社会腐败的反映,两者是互相依赖的。佛陀向一位名叫奇米拉的比丘解释了这一点:
奇米拉,假设如来般涅槃后,众比丘、比丘尼与男女居士对如来藐视且不敬地过活,对法藐视且不敬地过活,对僧团藐视且不敬地过活,对戒律藐视且不敬地过活——他们之间互相藐视且不敬地过活,这便是如来般涅槃后,正法不能久住的原因。